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4709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原文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让我送你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在我们这个世界,很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百姓来讲,只能说曾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么?1983年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或许能给家做一个贴切的注解。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

2、,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终,无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急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布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独立熟悉本课7个生字:“洛、杉、矾、墅、卢、辗、篱“。积存“竹篱茅舍、高堂华屋、辗转数地“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根

3、底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富翁和热拉尔所说的话。能依据提示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家 说说你的家。 2、出示: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3、出示课题:家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板书:故事 2、出示富翁和热拉尔说的话,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他们俩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三、学习生字词语 洛杉矾:这是美国西部的城市。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家。十多年前,非洲小国卢旺达发生了持续三个多月的种族灭亡大屠 杀。先后有100万人被杀,10

4、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课文中写的故事就发生在卢旺达内乱期间。 别墅:独幢,占地面积比拟大,那里可能是绿树成阴,可能有高大的厅堂,装饰得精致华美的屋子。我们把它称为“高堂华屋”。板书:高堂华屋 竹篱茅舍:用竹子搭的篱笆,用茅草盖的屋顶。形容房子特别简陋。 辗转数地:就是到过许多的地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出示课文第一节的内容。 2、富翁住的是别墅,人住在里面会感到怎么样? 3、富翁为什么那么说呢?仅仅是由于喝醉了吗?轻声读读其次节,从中找缘由。 4、课文的第一节先写了一个故事,其次节是对这个故事发表的一些看法、感受,这就是谈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缘由。 5

5、、当我们理解了富翁的感受之后,再读第一一节,读出感受。 6、出示: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二)学习其次个故事。 1、出示课文第三节。 2、自由读,思索:在战斗中,热拉尔失去了什么? 3、再读,思索:热拉尔“悲“的是,他“喜“的是。 4、热拉尔最终又找到了女儿,从今以后,他们父女俩又可以在一起怎样? 5、用上“无望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讲一讲热拉尔的故事。 五、拓展激情 出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独在异乡为异容,每逢佳节倍恩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恩家乡。 唐李白静夜思 【篇三】小

6、学三年级语文家是什么教学反思 家是什么是新教材三年级其次学期的课文,它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白“家”是一个布满亲情的地方。第一个故事表达的是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富翁,他虽然有别墅,但没有家。其次个故事表达的是卢旺达的热拉尔一家原有40人,战乱后他只找到5岁的女儿,但他觉得又有家了。文章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比照,提醒了家的内涵。对于这次参与在泖港学校的教学研讨,我有以下 体会: 一、着眼整体,立足于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问的理解和把握不单单是教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机,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展理解、感悟和积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

7、材作了细心的处理,注意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展朗读教学。学生在反复地朗读初读(感知性读)研读(理解性读)品读(情感性读)。最终体会到“家”的真正含义。 二、利用媒体,解决难点。 “悲喜交集”一词的理解是课文第4节的难点,三年级的小朋友是难体会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当热拉尔冒着生命危急辗转数地,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时,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喜的是(),他最终又有家了”。填空题只是从字面理解“悲喜交集”。为了让他们深入体会这一简单的情感,我在后面环节中插入了影片卢旺达饭店中的一个感人片段。通过影片的直观画面,人物的激情演出,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深刻

8、体验了“悲喜交集”的简单情感。在此根底上,让学生选用教师所给的词,并依据影片的画面加上适宜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把悲喜交集的感受表达出来,进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做,使得学生对“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的熟悉水到渠成。 三、重视想象,进展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我留意引导学生绽开想象,依据文本内容进展拓展延长。第一个故事中富翁把家说成是“我的房子”,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阐述了“有房不肯定有家”的浅显道理。在教学中,我设计填空:虽然富翁住的是别墅,但他没有亲人,更没亲情,当他时,没有家人,所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富翁有房无家的缘由进展补充,了解到富翁在快乐时没有人共享,在忧愁时没有人分担,进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深化了对“有房不肯定有家”的浅显道理的熟悉。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也深深感受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心中装着学生,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真正确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理念,诚心感谢研训部赐予我这次熬炼提高的时机。我将会不断努力,大胆实践,再创优异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