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性质3.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24351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方形的性质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正方形的性质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正方形的性质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正方形的性质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正方形的性质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方形的性质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方形的性质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19.3.1 正方形姓名:王刚工作单位:营口市第一中学沿海分校学科年级:数学八下教材版本: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一、教学内容分析 正方形是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析的。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研究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因此对于本节课,学生可以很轻松自然地利用已有的经验来探究新的知识。同时,正方形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平面图形,通过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正方形也会有粗浅的认识。所以,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及问题解决虽然知识点较多,信息量较大,但不难理解和掌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解

2、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合理使用助学软件辅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合作意识,体会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应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尚可,可以跟上现有的进度,积极发言表现良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一些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差强人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作业应付差事,没有真正利用作业检验学习成果。整体水平不均,学习比较浮躁。面对以上问题,主要从三方面解决。一是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家校联合,共同陪伴孩子的成长。四

3、、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在本课的设计上,思路清晰:定义性质判定解决问题。这是根据前面的学习内容,我们所掌握研究问题的次序。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经验把握脉络。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求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本课,学生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形式相结合,而教师的作用在于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3、在当代教育理念之下,现代

4、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融合已成数学教学的常态。助学软件和教育类的APP也是不胜枚举,而教师需要甄别和指导学生使用,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加入到数学探究活动,用于教学,利于教学。本课选用三款软件辅助教学:制图软件geogebra、思维导图XMind 8和预习练习的作业盒子。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对助学软件的熟练使用并解决问题。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课前准备1.利用手机软件作业盒子布置正方形课前预习作业。2.利用微课的形式解决上面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盒子,并观看微课讲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正方形有所了解。使用手机和网络,利用

5、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学生使用手机不再是玩乐和休息,也可以做积极正确的事。二、 课堂环节 1.复习引入教师引言。 展示学生昨天作业利用思维导图绘制的矩形和菱形。2.感悟实践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改变条件,使矩形或菱形变成正方形?学生两人一组,在几何图形软件geogebra上操作。教师板书。学生笔记。3.合作探究教师提示:研究问题的思路:定义性质判定。在探究正方形的性质是边角对角线这三个方面。小组合作,在练习本上探究性质。教师安排学生展台展示。若有需要,教师点播讲解。4.再次探究 在前面已经研究了正方形的定义、性质,接下来该研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教师提出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在电脑或平板上用思维导图软件,

6、对正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整合,得出结论。教师选取优秀作品,并请小作者展示讲解。要求学生将简图记录在笔记本上。5. 练习反馈利用手机APP的作业盒子布置当堂检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分析讲解。6. 巩固新知教师展示例题1。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展台展示讲解。7.运用提高教师展示例题2。并且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利用在电脑或平板的几何图形软件制图,从中得出结论。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结论的证明。学生展台展示讲解。8. 反思小结学生交流后,对本节课反思小结。教师补充。 9. 布置作业教师自编习题,布置分层作业。学生已将昨天布置的矩形和菱形的思维导图传至班级QQ群,教师提出意见,并将作品展示。

7、两名学生一组,利用电脑和平板绘制矩形和菱形,并通过改变条件,或拖拽或旋转得到正方形,由此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学生将结论写在笔记本上。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迅速得到正方形的性质,并在展台展示。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展示讲解优秀作品。并在笔记本上记录简图。学生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例题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几何图形软件制图,得出结论。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学生展台展示讲解。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课后完成。强化思维导图软件的使用,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强化几何图形软件的使用。通过操作演示,从变化中得到规律。使学生懂得:记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8、,电子产品无法代替笔记的书写。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合作和分享。也为了让学生不必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使学生熟练助学软件的使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相互间的情感和表达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检验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利用作业盒子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易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并提高成绩。动静结合。既要合作探究表达思想,又要独立自主,训练思维。使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利于学生对整节课的思考和深化。分层作业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就感。三、 课后补充 1. 自编习题,分层作业。2. 作业盒子的配套习题。3. 录制微课,对作

9、业中的典型问题和易错题讲解分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观看微课查缺补漏,并进行反思。通过以上的手段,使学生巩固并完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七、教学评价设计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

10、想法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

1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八、板书设计 19.3.1 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定义: 正方形的判定: 边: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思维导图的形式) 角: 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对角线: 轴对称图形九、实践反思正方形这一课属于一节概念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创造者,在执教本节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同时,我也想将自己的理念融入新课标理念的浪潮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

12、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合作交流中巩固新知,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加强了两个助学软件的使用。同时,对于本节课我亦有很多不足。一是时间的分配,本课设计了几个探究讨论的环节,为了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学会,我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时间,又由于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课堂上不可预知的突发问题,耗费了一些时间。最后只能将讨论时间剪辑缩短。二是对学生的评估有所偏差。有些问题,我认为他们应该掌握,而学生掌握的并不扎实,因此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尽管是在课堂上妥善解决,但实际上是我备课出现了问题。三是板书和普通话的问题。我一直想纠正,可一直得过且过,是我的惰性,也是我的短板,是我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最后,从整体来说,我对本节课是很满意的,也在本节课中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