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3678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_第七章_导线测量数据处理.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第七章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的测量方法对测量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这个处理过程与物探测线(三维测线、二维测线、非地震测线)无关,只是在原始数据处理之后,生成了每个观测物理点的实测坐标结果,才对物理点进行类型的定义,并按照指定的物理点类型(接收点、激发点、重力点、磁力点、化探点、电法点、控制点)进行成果分离。所有的原始数据处理都是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因此在处理原始数据前,用户必须在某一数据库的数据树上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工区项目(见图7-1),只有在某一项目下才能进行原始数据的转换、编辑、处理、保存等工作。图7-1测量原始记录的处理包括导线处理、RTK数据处理、太阳方位计

2、算和水准测量处理(目前第一版本中没有实现水准测量处理)。本章主要介绍导线数据处理,关于测量原始记录的处理的其他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导线测量是传统的以全站仪测角、测距为原理进行施测的一种测量方法。其实质就是由若干条直导线边连成的折线,导线边的长度由不同的测距法(包括红外测距、电磁测距、钢卷尺丈量等)来测定,相邻两导线边的水平夹角称为转折角,由全站仪水平测角观测而得。另外,作为一种高程传递的测量方式,也可由全站仪竖盘测角观测的高度角(天顶距)实现高程的传递,称三角高程测量。在这里将导线测量又分为三种类型:控制导线、放样导线、支站导线。有关概念:l 控制导线:就是纯粹作为相对高等级控制而施测的导

3、线,其特点是在测站上所观测的每一方向的测回数都等于(或大于)后视和前视的测回数(至少是一测回观测),即没有半测回观测的物理点,而导线的起始和闭合点都是高等级测量控制点。l 放样导线:以放样为目的采用导线方法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其特点是在测站上除了后视和前视采用测回观测(至少一测回)外,还进行放样点的观测,而放样物理点观测是允许半测回观测的(这里所指的放样导线是指连续观测记录可进行平差处理的闭合导线)。l 支站导线:就是只有已知坐标及后视的起点而终点未知的导线段,或已知测站坐标及其后视的单站观测数据。这种测量方式因为没有闭合的检查条件,点的精度不容易保证,所以一般在导线放样测量中对支导线的长度或

4、测站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放样测量方式多用于地形起伏大、通视情况不好的复杂地区。另外也作为三维测网中激发点放样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测站坐标的唯一性,要求在一个导线原始记录的JOB中,所有测站点名都不能相同,点名必须是唯一的。l 一测回: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在仪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从测站到同一目标方向进行了一组盘左和盘右的观测(双盘位观测),称为一测回观测。采用一测回观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于经纬仪或全站仪所带来的部分系统误差。l 半测回: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在仪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从测站到同一个目标方向只进行了一个盘位(既盘左或盘右)的观测称半测回。导线计算主要有以

5、下几步:(1)原始数据输入(2)原始数据编辑(3)原始记录QC(4)导线平差计算(5)导线处理成果QC(6)计算成果分离并入实测方案下面分别介绍这几步的操作。81 导线原始数据的输入 导线原始数据的输入方式有三种:811 手工输入(1)右键在数据树窗口中的处单击,会弹出一个如图7-2所示的下拉菜单。图7-2(2)选其中的“打开一个空的JOB窗口”项,当然了,也可以选择主菜单“原始数据”下的“打开一个空的JOB窗口”项(见图7-3)。就会产生一个空的数据表格,手工在表格里输入野外原始数据。图7-3(3)在输完野外原始数据以后,设置如图7-4所示的窗口中工作属性的各项参数。图7-4(4)单击添加或

6、更新数据到数据库,但只是把数据保存到内存中。(5)点击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812 打开导线原始数据文件右键在数据树窗口中的处单击,选右键菜单中的“打开原始数据文件”项,或选择主菜单“原始数据”下的“打开导线文件”项。如果你想把一段导线追加到当前窗口中,选择主菜单“原始数据”下的“追加原始数据”项,就可以把这段导线追加到当前窗口中,即相当于两段导线的合并。不过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会进入如图7-5所示的窗口。图7-5我们看到,数据来源可以有三种方式:(1)由仪器下载的文本文件(1)选择仪器类型(用鼠标左键在相应的仪器类型上点击即可)。(2)输入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或单击,进入如图7-6所示的文件

7、选择窗口。图7-6(3)选择文件后,单击,进入如图7-7所示的窗口。图7-7(4)如果你想浏览数据,单击,就会在图7-7所示的窗口的下部添加一个数据浏览窗口(见图7-8),通过鼠标点击竖直滚动条,就可以进行文件的数据预览。注意:在旁边的只有在浏览数据时才被激活,其作用是如果你已知一个文件的文件名,就不必点击进入文件选择窗口中去选择文件,而可以直接输入文件名,通过单击切换到这个文件的浏览窗口。(5)单击将数据加载到工作窗口中。图7-8 (2)由系统定义的文本文件如果你的文件格式为系统定义的文本格式,那末点击“系统定义文本文件”标签,切换到如图7-9所示的系统定义文本文件引入窗口。图7-9(1)选

8、择文件格式(用鼠标左键在相应的格式上点击即可)。(2)单击,进入如图7-10所示的文件选择窗口。图7-10(3)选择文件后,单击,进入如图7-11所示的窗口。图7-11(4)如果你想浏览数据,单击就会在如图7-11所示的窗口的下部添加一个数据浏览窗口,用鼠标点击垂直滚动条就可以进行数据浏览了(见图7-12)。图7-12注意:在旁边的只有在浏览数据时才被激活,其作用是如果你已知一个文件的文件名,就不必点击进入文件选择窗口选择文件,而可以直接输入文件名,通过单击切换到这个文件的浏览窗口。(5)单击将数据加载到工作窗口中。(3)自定义文本格式单击“自定义文本格式”标签,切换到自定义文本格式窗口(见图

9、7-13)。图7-13(1)选中“New or Edit Format To Import Raw Data By doing”,然后单击,进入如图7-14所示的数据引入窗口。图7-14(2)左键双击,系统会在这一栏的末尾弹出一个,再左击它,就会出现一个让你选择输入文件的对话框(见图7-15)。图7-15(3)在选择了要输入的文件之后左键双击,从其下拉菜单中选择一种格式。如果没有你想要的格式,左击,从弹出的如图7-16所示的窗口中,建立自己想要的格式。图7-16(4)新建格式时左击,进入添加文件格式窗口(见图7-17)。(5)输入格式名称,选择数据列分隔方式。数据列的分隔方式有两种:一是固定列

10、宽划分;另一种是分隔符划分,分隔符有“,”、“SPACE”、“TAB”三种。在这里,我们先选择“分隔符划分”方式中的“,”项。(6)左击,保存文件格式。(7)从数据格式中选择你刚建立的格式名,接着定义格式中各个数据项的含义。操作如下:图7-17l 用鼠标左键在数据上拉动来确定列宽,列宽确定以后,当鼠标在数据列的上方停留时,会有“该数据项没有定义”字样显示,如图7-18所示。 图7-18l 此时在该处左击,进入如图7-19所示的对话框。图7-19l 在这里主要做两项工作:选择数据项名称(其中的数据类型、小数位、起始位置、列宽、分隔栏,对于每个数据项来说,系统都设置好了,用不着用户去修改)。确定输

11、出条件:大于/包含输入一个数值,系统会把大于和等于该数值的数据全部输出。小于/不包含输入一个数值,系统会把小于该数值的数据全部输出。等于/匹配输入数值或字母,系统会把等于和与其相匹配的数据输出。输出起始行输入一个数值,系统会从该行开始输出数据。 l 这两项工作做完以后,单击。l 依此类推,定义其它的数据项。在定义完所有数据项以后,系统显示出如图7-20所示的窗口。图7-20l 单击,进入如图7-21所示的对话框。l 单击进行确认,则格式建立完成,同时你调入的原始数据文件也被转换成本系统的计算格式。注意:一旦定义的格式被保存下来(如a格式),那么在你以后调入具有相同格式的文件数据时,就不必再定义

12、格式,而在“自定义文本文件”图7-21页下直接选择格式名称,系统中的程序会按选择的格式将选中的文本文件转换进系统中(见图7-22)。这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这一方式在RTK原始数据的调入中也同样适用。图7-22无论你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来调入数据,最终都会进入如图7-23所示的窗口。图7-23713 打开数据树“导线”下的工作名左键双击数据树上的导线原始记录JOB名或右键单击数据树上的导线原始记录JOB名,从其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开”项,都可以打开相应的原始记录数据文件。 72 导线原始记录编辑 导线原始记录数据的编辑包括两部分:工作属性的编辑和原始记录数据的编辑。721 工作属性的编辑(

13、1)工作信息:包括工作名、野外操作者、记录者、计算者、计算日期、测量仪器(见图7-24)。其中工作名非常重要,这个名称是用于整个原始记录入库的名称,因此用户首先应注意保持这个名称与库中原有的JOB名不同,除非用户希望当前原始记录覆盖库中同名原始记录。(2)原始记录参数:包括导线类型、长度单位、角度单位、限差标准(见图7-25)。l 导线类型:包括控制导线、放样导线和支站导线三类,这个选项是决定导线原始记录QC与计算方式的关键,值得用户注意!l 长度及角度单位:是指原始记录观测值的单位,一般要求野外记录观测值单位与最终测量成果保持一致!l 限差标准:用于对导线原始记录的各种QC检查的限差标准,用

14、户可以在测量基础参数的界面下自行定义这个标准的具体指标。(3)成果参数:包括椭球、投影高程系统、长度单位、角度单位、测线类型和限差标准(见图7-26)。这一组参数是导线计算最终结果的坐标属性参数,关系到计算前从测量控制点库中提取控制点成果的属性。在控制点库中只有坐标属性相同、名称相同的坐标才能被有效地提取。这一组参数的缺省设置是项目的设置,如果想改变它们,只能在项目属性中改变!图7-24图7-25图7-26注意:其中 “测线类型”(2D二维测线或3D三维测网)的选择关系到计算成果的自动分离,请用户注意!722 原始记录数据的编辑原始记录数据格式用表格形式描述如下(见表7-1)。针对一个打开的导

15、线原始记录数据,在编辑、修改的状态下,用户可进行拷贝、剪切、粘贴、单元清除、行删除、行插入、查找、填充、分离点名/线名等功能的操作。当然也可以在两个原始记录间执行拷贝、剪切、粘贴的操作。而且, Undo和Redo的功能保证了修改的灵活性。下面就具体介绍这些编辑操作。表7-1名称数据类型说明点标识A2 I 测站,B 后视,F 前视,S 物理点段标识A1Y 已知点,J 结点,Z 支站,N 无测线名A16 测线名是分离计算成果的标志。点名F64 距离F64 距离类型A1H 平距,S 斜距水平方向标识F64水平方向标识F64 盘位标识A1L 盘左,R 盘右仪器高/标高F32 竖角F64 竖角标识A1Z 天顶距,A 高度角PPM改正I8仅为检查项。1 PPM = 1/1000000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