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3518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反思单位: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姓名:王 娜年级:高一年级学段:第二学期本课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主题,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在这种趋势下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加强,需通过合作、交流,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高中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所以较为熟悉,但毕竟是高中学生,知识范围、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了解。本课内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学生很熟悉。所以,我采取老办法,放手给学生,由学生分组准备,由学生讲给自己听,我则给予

2、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这堂课分为六大部分,走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的选择应对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选择一些典型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和老师们听评课,我有以下收获: 1、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经济全球化是非常抽象的经济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了历史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在讲课前我做了一个随小调查,“市一中我最喜爱的品牌”调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国外产品,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导入的时候,我引用的是“互联网+”话题,这是今年最熟悉的话题,而且现在的微商发展的速度很快,学生

3、们特别感兴趣。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从一开始就能初步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信息,并带着一种探究的欲望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全球化,我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麦当劳、肯德基、福特汽车),这些例子也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学生更愿意去了解。通过实例,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有了真正的了解,然后我又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现象。通过举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关联,学习不再是抽象、空乏的,而变得感性、具体、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也就更持久。 2、历史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新课程强调

4、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活动设计要围绕重点内容,又要容易操作,还得有实效性。3、在教学中,本课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在多媒体运用方面。本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海尔等画面,让同学们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和世界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学生的反应很热烈,比较容易接受。 5、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学生之

5、间的合作与交流,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6、在课堂评价语言方面,课堂评价语的恰当运用,对于创设良好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强化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中心,多形式、多角度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语,优化教学效果。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多能联系身边的实例,容易接受及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一些问题: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综上所述,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