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23031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绿茶茶艺十二道(2012-05-15 13:26:08) 转载标签: 禅茶一味文化分类: 禅茶一味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 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用具: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3克。 绿茶程序解说: 第一道点

2、香: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

3、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奉茶:仙人捧玉瓶。 传说中仙人捧着一个瓶,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

4、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闻茶: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酽韵醉人,但是只

5、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谢茶:自斟乐无穷。禅人品出的茶味(2012-05-15 13:10:08) 转载标签: 禅茶一味文化杂谈分类: 禅茶一味 中国的茶圣是唐代的陆羽,这是不争的,因为他写了第一部茶经,阐述了茶的物质属性。茶中的亚圣一般认为是唐代的卢仝,因为他写了著名的七碗茶诗,把饮茶上升到精神领域。其实我倒更推崇陆羽的忘年之交诗僧皎然。他写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仅比卢仝的作品早三十多年,对茶的精神作用更是描写的淋漓尽致,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茶道”的概念。结合他同陆羽的友谊,他对陆羽的影响,我甚至认为没有他的帮助,陆羽很难顺利写出

6、举世闻名的茶经,所以是皎然与陆羽共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今浙江长兴),为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皎然出身世族,幼受儒家教育,文采斐然,尤工诗词,早年慕仙而修长生,后转入佛门,修禅宗,为当时著名诗僧。皎然本喜茶,居乌程县杼山妙喜寺时,与陆羽相识即结为淄素忘年交。两人以茶为缘,生死不渝,实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皎然在文学上受其祖影响,以齐、梁文学为标准,故诗文讲究自然、华丽;在佛学上以北传禅宗为旨归,故崇尚般若空性思想。皎然认为诗有六至: 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 诗式卷一 由此可知皎然是将佛家“体用一源、定

7、慧不二”的观点运用到诗词上去,实际上他还将这一观点应用到饮茶上去。这才有了那首著名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是好茶剡溪的金芽,器是好器罕见的金鼎。雪白的邢磁茶乳飘香,简直就是仙人饮用的琼浆玉液。 诗人夸张地描述仅仅是一个铺垫,完全是为了使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作准备。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

8、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精彩,全诗的诗眼。 饮下一碗好茶即可涤去昏昏欲睡的感觉,心情开朗,天地之间一片光明。 饮下两碗好茶令我神淸气爽,像一场春雨忽至,洗去轻扬的尘土。 饮下三碗好茶即可豁然悟道,何须苦苦寻找破除烦恼的方法。工丽脱俗,空灵清逸,简捷明快,云开月见。断无明、破烦恼,休去参禅且问茶,禅茶一味在此得到了验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十年后卢仝写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脍炙人口的结尾: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

9、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从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也是非常出色,特别是最后一句“便从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真是不顾一切地为天下的苍生在呐喊,充分表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思想和“文以载道”的文风。正是这一点,赢得了正统文人的一片喝彩。韩愈赞卢仝“忠孝生天性”正是指诗中这一思想。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卢仝“从一人的穷苦想到亿万苍生的辛苦”,人们尊他为茶中“亚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果我们考虑到皎然出家人的身份,我们就明白皎然为何多了一份潇洒;如果我们拿皎然的三碗茶与卢仝的七碗茶做一比较,我们就

10、知道皎然确实多了一些灵性;如果再读到“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我们就知道了修行人的感悟与自信。 茶艺是泡茶者与品茶人使品茶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活动过程。卢仝通过这一过程完成了从凡人到圣人的转变;皎然通过这一过程完成了从僧人到禅人的转变。我们在卢仝的诗中读到了儒家的“济世”,在皎然的诗中读到了释家“超凡”。两人借助同一载体从不同的途径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两者本无高下之分,我之所以更欣赏皎然,则完全是个人爱好了。赏茶: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2012-05-04 20:45:27) 转载标签: 禅茶一味文化分类: 禅茶一味 1、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其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

11、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分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

12、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味。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 4、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原文地址:图解中国所有名茶【热荐】作

13、者:他山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大多数朋友容易记混记错。下面这张表格让你一目了然。极品狮峰龙井,万茶之首极品狮峰龙井,万茶之首点击图中链接可进入相关博文了解详情茶叶基本茶类绿茶蒸青绿茶煎茶、玉露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炒青绿茶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珠茶珠茶、雨珍、秀眉细嫩绿茶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蒙顶甘露、六安瓜片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 白茶白芽茶白豪银针白叶芽白牡丹、贡眉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小芽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黄大芽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乌龙茶(青茶)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再加工茶 花茶 玫瑰花茶、珠兰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紧压茶 黑砖、方茶、茯砖、饼茶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罐装茶果味茶 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降脂茶 茶饮料茶可乐、茶汽水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0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