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22431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核心考点-地球与地球运动.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90天突破高考核心考点 第二讲地球与地球运动【核心突破】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据此完成12题。表1 坡度 1月 4月 7月 10月 59.520.727.419.8259.319.327.420.4455.817.027. 118.0表2 坡度 1月 4月 7月 10月 37.919.726.518.9128.019.926.619.0238.521.026.619.21.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A冬春季的南坡 B夏秋季的南坡C冬春季的北坡

2、D夏秋季的北坡2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昼夜长短 B正午太阳高度C天气状况 D植被覆盖率解析:第1题,读两表格数据可对比分析,表1中随着坡度增加,1月、4月气温降低幅度明显,因此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冬春季的北坡。第2题,读表格中数据,不同的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差别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答案:1.C2.B3(2011长春质检)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3月21日14时50分 B3月21日15时10分C3月22日15时10分 D3月22日14

3、时50分解析:3月21日,轮船越过日界线,说明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则日期应为3月20日,另一种情况是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则日期应为3月21日(此时日界线以东为20日),甲地45E位于东3区,与日界线所在的东西12区相差9小时,又轮船航行10分钟,跨2.5个经度。范围在180左右,所以轮船所在地的区时为东西十二区的区时(180)的时间,所以应为15时10分。而选项中没自西向东航行的日期(20日),所以轮船是自东向西航行且越过日界线,故B项正确。答案:B(2010淄博模拟)下图为分别在M、N、S三地记录到的日出时刻坐标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M、N、S三处,按照纬度由高到

4、低排列的是()AMNS BSMNCSNM DMSN5图中M、N、S三处,应位于()A东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解析:第4题,由图中知M、N、S三地S地夏至日出最早,白昼最长,冬至日出最晚白昼最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N地次之;M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小,故纬度最高是S地,M地纬度最低。第5题,三地在夏至时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应同位于北半球。答案:4.C5.D上图是“以N(北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67题。6一架飞机经过MN经线时,服务员提醒乘客变更日期。若当地时间是2l时,则北京时间是() A3时 B7时 C17时 D23时解析:N点为极点,阴影表示黑夜,则

5、N点为极昼时期。途经M地时,乘客变更日期,说明M地地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此时当地时间为21时,则北京时间(120E)是21417点。答案:C7关于M地说法正确的是()A纬度不高于66.5B此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此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D正午日影全年指向N点解析:M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时日影总是朝北;A、B项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具体的时间信息不可获知,因此无法判断;据图分析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日出方位应为东北方向,C项错误。答案:D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810题。8a是二分二至中的()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9b纬线

6、的纬度是()A0 B2326C6634 D9010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黄赤交角 地方时A BC D解析:第8题,a时是北极地区极昼由最大值变为最小值时,也是南极地区刚刚要发生极昼现象的时刻,应为秋分日。第9题,b是极地地区发生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应是极圈(6634)。第10题,造成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答案:8.C9.C10.D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112题。11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地区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北方上中天B正午时,

7、太阳位于当地南方上中天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12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B此日在乙地向北,昼越来越长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短于丁地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解析:此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太阳视运动的情况判断某地的位置以及该地的昼夜长短,并推测其变化。读图可知甲地应为太阳直射点,乙地位于北极圈,丁地为北极点,丙地位于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位于甲、乙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南方的天空。此日,北半球各地

8、都达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乙地向北昼长都为24小时;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答案:11.D12.A(2011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下列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315题。1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北京旭日东升B多伦多(43N,79W)夕阳西下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解析: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5S,60W),此时北京时间约为0时,不可能日出;多伦多市位于(43N,79W)大约为11时,显然不可能已日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致位于(33S,60W),正值正午12时,所以正艳阳高照;而南极长城考察站位于(60S,59W),接近正

9、午,也位于昼半球。答案:C14a、b、c、d四点比较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解析:四地地理坐标分别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由此可知a、c两地纬度相同故自转速度相同;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b点在a点正南方,故b点比a点早见到日出;白昼最长的是d;四地中b地纬度最低故昼夜长短变幅也最小。答案:D156月22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Abca BabcCacb Dbac 解析:a、b、c三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a、c

10、,故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为bac。答案:D16(2011常州模拟)图1为部分30N的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是晨线和昏线与30N的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PY为0经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N点的经度数:M_;N_。(2)30N纬线的白昼长为_小时;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_方向升起。(3)请在图2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的范围。解析:第(1)题,因为PY为0经线,故N点经度为7.5E,M点经度为172.5E。第(2)题,因为MPN为晨昏线,且MP为晨线,NP为昏线,故30N纬线上的昼弧为195,昼长为13小时,M地在北半球,且昼长夜短,日出方位为东北

11、方。第(3)题,绘图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此时太阳直射经线为90E,且在北半球。图2表示的是南半球,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但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不能确定。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平分赤道。答案:(1)172.5E7.5E(2)13东北(3)略。 17已知图甲中丙点地方时为0时,BC为晨线,且与赤道成6634夹角。图乙中S为南极点,据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以下各题。(1)0时所在的经线是自然日期分界线,其位置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固定的,判断它的移动方向是_(向东或向西),并说明理由。(2)若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则图乙中此时日影朝正北的是(多选) ()Aa Bb Cc Dd(3)在图乙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线、晨昏线、用平行斜线表示夜半球)解析:(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0时所在经线会自东向西转。(2)由题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326,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并且60W为12时,即直射点在2326S,60W,由此可知,d日影朝正北,b在南极圈内为极昼,时间为0时,所以太阳在正南影子朝向正北。(3)根据上题分析即可绘出图像。答案:(1)向西理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扩大,旧的一天范围缩小)。(2)BD(3)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