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1943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摘要: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文分析我国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其消极成因,并探究适合当前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现状;分析;对策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1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整

2、个教育活动的实践、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功能。全面分析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了解问题形成的因素,寻求适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策,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一、现状的描述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伟大复兴的大问题。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他们有着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以及民主意识等特点,勇于抛弃旧意识、旧观念,渴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他们勤奋好学,争取成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这些都是中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3、的良好表现.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所脱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表现出来,令一些中学生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在部分学生中相当普遍。一些学生不愿刻苦学习,却又想表现自己,于是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成绩欺骗老师和家长,以获取名利。不守诚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二,知行有所偏离。当前,在校的中学生绝大部分社会公德意识是比较好的,认为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但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中却令人担忧,乱划课桌、粗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

4、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却要求他人行,这是典型的知行偏离。其三,自我中心较为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及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的片面放大,也造成了个人主义的抬头,使得有一部分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习上不思进步,生活上追求享乐,浑浑噩噩度日,缺乏做人常识,心理放荡反逆,无视校规校纪,甚至以顶撞老师、捣乱课堂逞能,这一小部分学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二、根源的分析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其中客观原因

5、是由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部分不当和三者没有有效协调造成的。具体而言,主要根源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社会教育是造成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消极出现的重要原因 从社会来看,存在着不少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不讲信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给中学生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信任危机和价值观混乱。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着中学生的健

6、康成长;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场所较少,许多学生只有到网吧、舞厅、卡拉厅、电子游戏厅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甚至有人因此走上歧途。因此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消极的问题不能孤立地去看,而应该放到社会大环境大气候下去认识。 (二)学校教育是造成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消极出现的主要原因 虽然“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对这一代中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应试教育”仍导致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升学率依然是衡量学校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大都是流于形式,使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受教师的教育方法

7、不当影响.有的老师对道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烦恼厌恶情绪,甚至采取过火的批评和体罚等错误手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也有一些素质低、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原则,不分是非,同样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淡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正如刘铁芳所说:“不关心世界和人的价值和意义,服从与外在的目的,功利主义湮没了教育的内在意义,也不去追思教育的内在意义”。2由于学校和教师拼命抓教学质量,对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挫折则视而不见,使

8、思想上消极倾向得不到及时正确引导,导致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越堆越多。 (三)家庭教育是造成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消极出现的又一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松弛和误导,妨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父母、长辈行为不检,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违法乱纪,吃喝嫖赌,行为放纵;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购买、观看黄色录像、登录黄色网页等。这都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面引导不够。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3)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学

9、生的身心发展.有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第三者的插足,令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部分父母忙于工作商务,对孩子不闻不问,缺乏情感的交流,疏于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有着缺陷、不良的家庭教育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中学生某些自身的因素是思想道德消极的主观原因 石鸥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3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对事物以不同的主观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然而,他们心理的发展尚未成熟,表现在:(1)对事物

10、的认识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容易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无聊当有趣.在诱惑面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有这样一名中学生,周日在网吧浏览不健康网站,思想受到影响.回校后,他将该网址向同学到处传播,结果犯了错误。(2)有较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由于中学生阅历少,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对书报杂志、电影电视中的不健康情节盲目模仿,对低级趣味津津乐道。不分是非,盲目模仿,对青少年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3)道德结构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有些学生往往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而发生不良行为.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经批评教育后

11、认识到是不正确的,但不久又会出现同样错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这正是意志薄弱的明显表现。 三、对策的探讨 根据新时期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寻求适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策,以优化成长的环境,为促进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国家要严把文化产品质量关,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1)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国家应多鼓励文化部门创作或提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等。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青少年的图书、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等.(2)国家应

12、加强执法力度,规范文化环境。要严励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网络游戏、淫秽书刊等。要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这些场所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这些经营业主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商业道德。(3)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各类文化作品流入市场要严格把关。 (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 (1)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并付诸实际行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德育理论,以德育大纲指导德育工作。学校是德育工作直接施行的地方,各校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并指导班主任、科任

13、教师进行实施,做到因材施教,讲究教育艺术,坚持正面教育。(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为人师表。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时刻都在观察着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并以老师作为自己的模仿榜样,所以老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老师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治学精神,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是最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人格魅力。未来决定人才,人才出于教育,为了未来公民的素质,加强师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3)注重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充分利用乡土德育资源。校本课程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充分利用乡土德育资源,并将它梳理为历史文化、民族精神、革

14、命传统、风土人情、新人新事等系列,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地方文化、乡情民风结合起来。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良好道德的形成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只有让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才能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1)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他们思想认识。家长要知道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2)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增强他们教育能力。家长要改变不正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应努

15、力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和交往方式。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励,不良方面要及时引导矫正.(3)多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社会、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学校,有计划地向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统一对学生教育的观点和方法.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或采取家长例会制度等办法,加强同家长的联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从而可以填补学校外教育的“空白”. (四)我们要倡导中学生不良品行的自我矫正 中学生经常要激励自己,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哪怕是取得一点很小的进步时,也要自我肯定,以期取得今后更大的进步。对不良行为

16、可以采取自我惩罚的措施,强迫自己改正。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等方法,把自己的行为变化记下来,经常比较、分析,从中看到进步,看到前途,力做一个好学生。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共同控制、预防学生思想道德消极出现,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19。 2刘铁芳.人、世界和教育:意义的失落与追寻J。教育研究,1997,(8)。 3石鸥.德育困境中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