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宝典.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211913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宝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学心理学宝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学心理学宝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学心理学宝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宝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宝典.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觉的基本特性:A知觉的相对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记忆的心理过程:A识记B保持C再认与再现遗忘规律:A遗忘进程先快后慢B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C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D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情绪的功能:A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B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C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D人际交往的手段情绪的调节:A调整行为目标B改变认知评价方式C改变或转换环境D心理防御或应对E自我控制与求助情绪三因素学说:A认知过程B环境刺激C生理反应意志行动的特征:A有明确的目的B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动机冲突: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知识与技能都是我们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但能力不等于知识和技能,三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相对而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比知识的获得慢得多。能力虽不等于知识、技能,但又与二者有着密

3、切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中,可以评定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的。气质与性格:气质的特征:A感受性B耐受性C反应的敏捷性D行为的可塑性E情绪兴奋性F外倾性与内倾性气质的类型:多血质(注意力容易转移,志趣容易变化,灵活好动,有较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较强,直爽热情,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活动中行动敏捷,精力充沛)、胆汁质(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心境变化大。活动中缺乏耐心,可塑性差)、粘液质(安静稳重,注意力稳定但难以转移,喜怒不行于色。动作反应慢,不灵活,对工作

4、有条理,易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抑郁质(对事物体验深刻,善于觉察他人难以发现的细小环节,对事物和他人羞怯,孤僻内向。动作迟钝,多愁善感)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强度、灵活性、平衡性活泼型多血质、兴奋型胆汁质、安静型粘液质、弱型抑郁质性格的特征:A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B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持久性,主导心境)C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D性格的理智特征心理卫生意义:儿童:促进心理的正常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人: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各种病态心理的产生青少年期:A生理特征

5、:是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生理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其身高、体重快速改变B心理特征: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精确性和概括性,意义识记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C主要问题:a自我意识存在矛盾b叛逆c可塑性大d性意识开始觉醒D对策:a发展良好的自我认识b保持情绪稳定c预防性意识困扰d消除心理代沟青年期:A生理特征:生长发育已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已进入青壮年的最佳状态,脑形态、功能已趋成熟B心理特征:a认知能力趋于完善b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情感内容越发深刻且有明显倾向性c意志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d人格逐渐成熟C主要问题:a开始社会独立生活,生活上、工

6、作上、人际交往上常遇到挫折与矛盾从而苦闷自卑b富有理想,现实与理想不符时怨天尤人c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d发生性及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峰期D对策:a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b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c防止性的困扰中年期:A生理特征:是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又是生理功能从旺盛逐渐走向退化的转变期B心理特征:a认知能力增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b情感趋于稳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个性稳定,是事业最易成功的阶段C主要问题:a社会角色的转换与适应b中年丧偶与再婚c望子成龙但不一定如愿d亲子关系与两代间差异;D对策:a量力而行b修身养性c陶冶性情d学会放松技术老年期:A生理特征:各系统机能

7、趋于衰退B心理特征:a感知觉功能下降b记忆力下降c情绪不稳定,人格从自我为中心C主要问题:a退休后综合征b个体常患有一种或多种老年疾病D对策:a提高心身健康水平b维持与社会接触c有独立支配的经济收入d家庭和睦e生活富于艺术f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g从战略观点预测或规划老人问题一般适应综合征:A警戒期(动员阶段):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B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机体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C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应激的心理反应:A情绪性应激反应B认知性应激反应(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

8、,记忆、思维、想象力减退)C行为性应激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A生理基础: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自主神经系统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d内源性阿片系统e性腺轴f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g免疫系统h情绪脑区B反应模式:a应急反应b伴有负性情绪且个体认为没有应对可能性的应激反应应激管理:A应激刺激B认知评价C应对方式D社会支持E个性特征F应激反应患者的角色特征:A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B不必对疾病负责C寻求帮助D恢复健康的义务影响患者求医行为的因素:A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B症状质和量的影响C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患者的心理需要:A安全感和康复的需要B适当的活动和刺激的需要C被尊重与被接纳的需要D获

9、取信息的需要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A焦虑B恐惧C抑郁D愤怒患者常见的行为反应:A依赖行为B不遵医行为C退化行为D攻击行为患者角色的适应与类型:A角色适应B角色缺如C角色冲突D角色强化E角色减退F角色异常急症患者:A焦急心理B惧怕心理C依赖心理慢性患者:A抑郁心境B归因转移C怀疑D角色强化住院患者:A情绪不稳定B主观感觉异常C依赖性增加D猜疑心加重E孤独感加重临终病人:A否认与震惊B愤怒情绪C接受与遵医D抑郁反应E接纳死亡ICU病人:A焦虑期12天B否认期34天C抑郁期5天后D依赖期手术患者的干预:术前:A提供信息B行为控制C挖掘社会资源D创建良好环境;术后:A反馈手术信息B处理术后疼痛C心理疏导

10、D做好出院的心理准备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A客观因素:认知对象的特点、环境特点B主观因素社会认知偏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病人的基本权利:A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B享受平等医疗、护理、保健C知情同意D隐私保密E监督医疗权益实现F自由选择医患关系的作用与意义:A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B医疗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C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恢复D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医患交往的技巧:A注意倾听B体会病人的感受C善用问句、引导话题D及时和恰当的反应E抓住主要问题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A病人权利B责任冲突C信任和理解D沟通态度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A医患关系应该建立在现行法律与法规

11、的框架内B处理好医患之间的职业和非职业关系C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D理解和正确应对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E正确应用沟通的技巧心理健康的标准:A智力正常B情绪良好C人际和谐D适应环境E人格完整心身疾病的特点:A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B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C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D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E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F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A诊断要点:a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b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

12、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c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B诊断程序:a病史采集b体格检查c心理行为检查d综合分析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A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B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作用:A慢性应激B人格特征C婚姻状态D不良行为因素患者心理反应:A紧张焦虑B忽视C紧张焦虑综合心理社会干预:A松弛训练B生物反馈C运动疗法D改变生活习惯

13、冠心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作用:Aa型行为模式(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B生活事件C危险行为因素患者心理反应:A对诊断和症状的反应B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应C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反应综合心理社会干预:A教育患者B危险行为的矫正C焦虑抑郁的治疗糖尿病:综合心理社会干预:A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B改变生活方式C治疗不良情绪D对出现复杂并发症、病情反复者应当及时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有效的药物治疗。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客观检查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心理咨询的内容:1.发展咨询 :指

14、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开发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孕妇的心理状态、行为活动和生活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及儿童发展中的心理问题;(3)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4)社会适应问题;(5)性心理知识咨询;(6)男女社交与早恋等;(7)青年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8)友谊与恋爱;(9)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性问题 (10)择偶与新婚(11)人际关系(12)择业、失业与再就业(13)中年及更年期人际冲突、情绪失调、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14)家庭结构调整(15)更年期综合征等(16)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17)夫妻、两代、祖孙等家庭关系(18)

15、身体衰老与心理衰老及老年性生活等2、健康咨询:指对存在程度不同地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地诊断、治疗或精神病人地心理指导。(1)各种情绪障碍;(2)各种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 ,行为 ,动作的解释;(3)各类心身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4)长期慢性躯体疾病;(5)精神病康复期求助者的心理指导(6)对家庭中的求助者,应如何进行护理等问题;(7)某些精神病的早期诊断、鉴别以及心理治疗的进行;(8)儿童心理障碍的确诊、治疗及儿童教育过程中心理问题的指导;(9)其他医学心理问题;(10)介绍各种心理卫生知识;(11)开展心理测验;精神分析学说: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A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快乐原则B自我: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是处于潜意识水平,自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外部世界交往唯一源泉,是人格中最重要部分,遵循现实原则;从动力角度看,本我的愿望和力必多能量充填到自我,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