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975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点2014年改变国人命运的10项教育改革薛大齐2014-12-25 08:45:48NO1.高考(课程)改革落地,将千万孩子从应试教育泥沼拉出来【政策回顾】 9 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提出五大任务: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 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 学习通道。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改革。 1

2、2 月17日、18日,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 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四个配套文件,对考试招生改革的关键环节做出详细规定,为招生改革奠定 坚实的制度基础。【政策影响】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海峰指出,公平与科学,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词,体现了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思路,确保改革过程平稳有序,积极稳妥地实现改革目标。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改革。 “我理想中的高考,不是分分计较,更不是一考

3、定终身。”山西省初一学生王洋憧憬着,各种考试倒计时牌、横幅标语不再充斥在自己的生活里,“可以申请不同的大学,得到不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自主选择”。王 洋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如同30多年前的恢复高考一样,改变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命运,让他们逃离应试教育。从自选3科学业水平 测试计入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入档案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到废除自招联盟、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进行,奥数等6类特长加分取消。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 注“活生生的人”,力图用更科学、更多元的“尺子”丈量那些有思想、有生命力的人,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选、大学“教”有所选。NO2.职教改革提速,让动手强成

4、绩差的孩子也能人生出彩【政策回顾】 2014 年,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职教改革发展拉开新的帷幕。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6月2324日,第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 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李克强在会前接见与会 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6 月,六部委联合发布现

5、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4月,178所高校发布驻马店共识,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1月,财政 部宣布,提高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12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政策影响】 中国教育研究院职教所所长孙诚指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不仅为职业教育自身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还深刻影响着教育系统内部的重大变革,促使我国现有的教育 系统进一步开放,发挥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协同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为构建平等而自由的教育制度打开通道,为广大青年创造更多选择学习的机 会,“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之梦不再那么遥远! 职教改

6、革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 的。对于学生来说,不用高考也可以上大学,学习成绩不好、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也有盛开的春天。江苏常州刘国钧高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陆枝钊 中考成绩超过四星级高中仍选择职业学校,就是因为他上的是“3+4”班,不用高考就可以上本科。在江苏,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上这样的职校,特别是 “3+3”、“3+4”分段培养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报考。 职教改革 发展,不仅学生、学校受益,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树立,职业教育将迎来又一个发展 黄金期,这对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将产生重

7、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NO3.户籍改革深入,随迁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权【政策回顾】 7 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首次明确城市落户门槛,根据城市类型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随着 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外来人口子女就地入学、异地高考政策再成焦点。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总体要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 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不

8、断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课程)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政策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根据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7月31日提供的最新数据,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1062万人,数量庞 大。随迁子女受教育公平,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等各个环节,积极 推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并且参加升学考试。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弘道指出,农民 工的孩子在城市无法上学,孩子得不到父母关爱或夫妻两地分居,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可以预测,新型户籍制度的建立将在教育公平问题解决方面

9、带来重大进展。 例如,新型户籍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中考、高考问题;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将带来更好的职业教育;城乡 之间教育资源的投入更加均衡。NO4.校园足球“升级”,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形势【政策回顾】 足球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足球作为体育必修课、到2017年建成2万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今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校园足球“升级版”令人瞩目。 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专家认为,大力实施校园足球“升级版”的关键,一是教育、体育等部门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突破资金、场地、师资、赛事等瓶颈;二是

10、改革学校体育,让孩子学会足球等一两项伴随终生的运动技能,真正发挥好体育的基础教育作用。【政策影响】 足球深受群众喜爱,振兴足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冀,加快校园足球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中国十三亿人口,就找不到11个会踢球的?”这一问题困扰着中国足球,这一现状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形象很不相称。 抓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青少年足球的今天,就是中国足球的明天。加快校园足球普及,既是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严峻态势的理性选择,也是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合理途径。 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体育教师刘和春信心满满地说:“

11、这么整足球,早就有戏了。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足球教练,只要上面搞好顶层设计,我们就干劲十足,就更有力量了。”NO5.19城市严格“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力争实现“无择校”【政策回顾】 1月14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 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做好随迁子女就学,试行学区化办学,在加快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 小学升入初中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

12、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督促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大城市尽快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政策影响】 小升初关系千家万户,备受人民群众关注,一直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大城市,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调整需要时间,利益需求多元,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两个文件着力破解择校难题,进一步明确了小升初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等,对于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再也不用纠结于“近”与“好”的抉择。通过“引入名校办分校”,她家门口

13、的北京四中璞瑅学校除了国家课程外,还开设了具有北京四中、黄城根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从小学部的英语(课程)外教口语课程、实践体验课程,到中学部的国学、写字、阅读、人文游学等课程,一应俱全。以前看同事孩子升学,求爷爷告奶奶,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现在好了,好学校办在了家门口。”NO6.教育部划出师德“红线”,社会期待教师形象得到改善【政策回顾】 7月8日,教育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设立了六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10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禁止对学生实施性骚扰

14、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禁止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 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禁止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等,首次划出对高校教师 具有警示意义的七条“红线”。【政策影响】 北大副教授诱骗女留学生、川美教师“性骚扰”女生、厦大“博导诱奸门”今年发生的多起高校教师“失德”事件令人震惊。社会期待,“红七条”能真正筑牢师德底线,维护师德尊严。很多人都期待,政策的出台,能够规范教师的行为,改善教师的形象。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指出,“红七条”的出台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高校教师是社会最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是青年的导师,

15、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的职 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有必要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树立正气,抑制 邪气,把高等学校建设成神圣的学术殿堂、育人高地。 此外,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 吃请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虽然发生在 少数教师身上,但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整体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真正履行 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就无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六条红线”的划定,不仅有助于推动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化,也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落实,让教师真正地把心思花在教书育人上,受益的最终还是我们的孩子。NO7.教师轮岗“加速”,教师将成为“流水的兵”【政策回顾】 今年9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 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用3至5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师资资源的 均衡配置。【政策影响】 专家指出,这项政策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抑制择校热、学区房热等怪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过去常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