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知识点滴.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15867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知识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利知识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利知识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利知识点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利知识点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知识点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知识点滴.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水:指存在于地表面以下岩土孔洞与缝隙之间的水。 典型年:指在较长的水文系列中,具有代表性径流特征的丰水、平水、枯水年份。水量平衡:指一个流域、地区或一个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如时、日、月、年等)输入水量(即来水)扣除输出水量(即去水)等于该范围的蓄水变量,也即水循环过程的收支平衡关系。径流调节:指通过水库来控制河道流量变化,使之按各用水部门的需要调节分配河川径流过程。水文资料:指从实地调查、观测及计算研究所得与水文有关的各项资料。例如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以及从这些资料求得在一定时期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总量、过程线和等值线等。水文调查:为了水文分析计算、水利规划、水文预

2、报以及其它工农业生产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野外查勘、试验,并向有关部门搜集资料的工作。其目的是补充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之不足。调查内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量、下渗等),气候特征(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等),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质、水系、分水线、土壤、植被等),河道情况(河宽、水深、弯道、建筑物等),人类活动(水利、 水土保持 措施、土地利用、工农业用水等)以及水旱灾情,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专门的目的,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水文调查,例如洪水调查,主要是查清历史洪水的痕迹、发生的日期和情况以及河道情况、估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发生的频率等。水文年鉴:供各

3、有关部门参考用的,分年刊印的各省、流域、水系水文整编资料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刊布说明,测站一览表与分布图,测站的考证资料,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地下水位等资料。一般均整编成逐日平均值表、月统计表、综合过程线图、等值线图等。水文特征值:研究水文变化的定量值。用以表示一定时段(日、月、年、多年)内的水文要素的特征,如最大、最小、平均值等。常用的水文特征值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径流系数等。有的把水文特征值再经过统计处理后所得的一些参数如均值X、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等,也统称水文特征值。为区别干前者,工程上称它为水文统计参数。水能规划:指开发水能资源的专业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根

4、据水能资源特点和电网需求制定水能开发的方式、规模和程序。水能计算:指水电站出力和发电的各种计算公式。丰水期: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气温持续升高的时期,这时河中水量丰富,延续时间长。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水电站在多年内每年发电量的平均值。通常说的水电站年发电量,即年发电量的多年平均值,它是反映水电站效益的动能标准之一。季节性电能:指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中,扣除年保证发电量后那一部分电量。水电站水头:指水电站上下游进出口处水体的单位能量差。单位以m计。地面径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径流又由

5、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它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灌溉管理:指村灌区经营管理的总体。包括: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水的经济效益,延长工程寿命,降低灌溉成本,不断进行灌区技术改造,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水污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废水和废物。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日积月累,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就会污染水质,影响自然环境

6、,危害人类健康。节水措施:1、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做到一水多用。2、分系统供水,饮用水和杂用水分别用不同系统供水。3、采用节水型设备。水文情势:指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各水文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一次洪水的流量过程、一年的流量过程、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等。水电站引用流量:亦称水电站工作流量。指水电站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物和水轮机用来发电的水量。单位m3/s。水电站保证出力:指符合设计保证率要求的某一枯水时期的平均出力。它是确定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能可靠承担负荷的能量额及其本身装机规模的依据之一。水电站设计保证率:指水电站正常发电的保证程度。水电站受河川径流多变的

7、影响,遇来水不利的年份,发不出设计要求的出力和电量,这种可靠程度通常用保证率来表示。水电站设计水平年:在规划水电站的兴建时间与规模时,应研究起所在电力系统某一远景年份预测的电力负荷平均的要求。这个远景年份就称作水电站设计负荷水平年,简称水电站设计水平年。水电站装机容量:指水电站全部机组额定容量(发电机铭牌出力)总和。单位为kw。一般由工作容量、备用容量和重复容量组成,表示水电站规模大小的一个主要参数。河流梯级开发:在一条河流的干、支流上建设二个以上闸、坝等水利工程、互相联系,联合运用,以充分开发利用这条河流的水利资源,称为梯级开发。水资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称为水资源。它们三部分之间的

8、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淡水资源,就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河川径流量。淡水湖泊量及可开采的地下水量。 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到20世纪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类大规模利用的水能资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资源则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

9、为非闭合流域。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流域面积:亦称受水面积或集水面积。者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或坝、闸址)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习惯上往往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其单位以km2计。在水文地理研究中,流域面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据。自然条件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地区,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的地区,该地区河流的水量也越丰富。河床: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纵剖面,在山区较陡,深槽与浅滩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区坡度较缓,微有起伏。平面形态:山区河床多狭窄顺直,岸线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错?;平原区河床多弯曲或分汊。河床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

10、。该纵剖面的发展,受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河流的下切面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河长:指从河口到河源(河流上游最初具有表面水流形态的地点)的河道水面中心线的距离。在工程设计上所指的河长,常是某一河段的距离。分水岭: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高地。可以是山地、高原或是微有起伏的山丘、平原。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分水岭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类,对称的,分水线位于分水岭中央?;不对称的,分水线偏向一侧。通常见到的是后者。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两坡构造岩性不同或两侧流域

11、的侵蚀基准面不同造成。分水岭有从侵蚀后退快的一侧向侵蚀后退缓慢一侧移动的现象称分岭迁移。比降:亦称坡降、坡度。指水面水平距离内垂直尺度的变化。以千分率或万分率表示。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程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相比,称之为水面的纵比降。由于地球自转和河道弯曲处离心力的作用,河道横断面的水面也不平,左右岸水面的高程差与之相应断面的河宽之比,称之水面的横比降。古河道: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后因河流他移而废弃的河道。引起河流改道可因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降,冰川、崩塌、滑坡将河道堰塞,或因人工另辟新河等原因。构造运动可使河流大规模改道,构造抬升可使废弃河道露出地面,而下降的因堆积作用旺盛,将河道掩埋,形成埋藏型古

12、河道,如中国华北平原地下埋藏着古黄河、古海河等古河道。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发生在平原地区,由于堆积作用旺盛,使河床逐渐淤浅升高成为地上河,当河流决口后,河流循新槽流去,原河道被废弃成为古河道,在地表留下条带状高地,形成裸露型古河道。裸露型古河道可在野外直接追索,也可根据遥感影像判读;埋藏型古河道则需借用钻探、物探等方法以及对沉积物岩性来确定。对古河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河床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对寻找地下水、砂矿、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

13、,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 结构 ,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受河流下切侵蚀和堆积交替作用,河床加深,使原来的河漫滩抬高到洪水以

14、上,从而使靠河一侧形成了陡坎的河流阶地。水准点:指在高程控制测量时埋设的高程控制点标志。由于水准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称水准网。标定水准点位置的标石和其他标记,统称为水准标记。标高:亦称高程。指地面点沿法线或重力线方向至高程基准面的高度,即测量点与设计的水准基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地物是知地面上各种人为的或天然的固定物体,如河渠、房屋、道路等。地貌是指地表面倾斜缓急、高低起伏的形状,如山头、洼地、山谷等。悬移质: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推移质: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跳跃或以层移方式运动的泥沙颗粒。含沙量:指单位水体所含悬移质干泥沙的

15、重量,其单位为每立方米浑水中含泥沙公斤数(kg/m3)。勘测:指查勘、勘探和测量工作的总称。测量:指使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量出地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形状及位置缩绘成图。径流: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水体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s。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降雨量: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结成的露、霜等总水量,其单位为mm。降雨强度:指单

16、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水文年:指与水文清况相适应的一种专用年度。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1)选择供给河流水源自然转变的时候,即从专靠地下水源转变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时候;(2)根据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