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086747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教育随笔与新课程同行扁担沟中心学校 金晓红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一系列的培训后,我将新的教育理念试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或成功或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收获。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并没及时地将这些点滴的课程故事记录下来,以致最为生动的课程资源遭到冷遇甚或流失,于是,我想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写作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或许这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必要条件。 教育随笔,是课程故事的记录,是对教育过程的反思,是教学案例的收集,是教育者的心情驿站。教育随笔在于真实可信,不娇柔做作,一切都是言之心声。可长可短

2、,可分析教法,可探讨理论,可陈述事实,可引发思考。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因为是随笔,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一本随笔在手,就如怀揣一本备忘录,启迪有之,借鉴有之,警策亦有之。 一、教育随笔是新课程实施的反思载体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除了具备全新的课程理念外,更重要的是把先进的理念适用于课堂教学。这个过程,崇尚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其资源的生成性随时存在,许多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晶稍纵即逝,这就意味着记录的重要性。教育随笔是一线教师最轻松又最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及时记录,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要求,适合大众口味,它不象课题研究要那么严谨,也不象学术论文要洋洋大观。不分水平高低,但求一个“真实”,观察

3、从实,思考从实,讨论从实,问题解决从实。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倡导 “教后反思”,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少,况且许多学校都只注重了备课本上的形式问题,没发挥本质作用。时间长了,就成了例行公事,写的人难得写,看的人难得看。彼此形成一种应付状态,误入官样文字的歧途,结果是心照不宣,有害无益。 教育随笔与教后反思的最大不同,首先表现为教师的一种需要,当教育反思成为跨越国界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大容量的信息资源充塞我们的脑际之时,我们都会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结果是显性状态,有时甚至一目了然。而过程则不同,许多变量隐含其中,需要及时捕捉和把握,过程注重的最佳方式还当首推“教育随笔”。它可以内化

4、为深刻的思想,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前进。拿课堂来说吧,许多课堂上发生的事,有着生动的特点,比如学生突发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提问,比如某个创新思想的闪现,时间一长,可能就把最为精彩的片断遗忘了,但如果及时做好记录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材、教法、学法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调整,这些就更是难得的随笔内容。 新课程的实施,涉及的范围很广,家庭、社区都是有很多内容可记的,家校结合,校区结合,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诸多活动都会留下一些珍贵的痕迹,给人启迪。 二、教育随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理论的滋养,同样也需要对教育实践的思考,教育随笔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教育

5、教学现实中,许多时候,痛苦与欢乐并存,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总结出的成败得失,无一例外地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途。 教育,是个艰苦的历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研究教育,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学生,学生成为教材与教师,学习与生活的联结点,凡是造诣较深的教师,总是能在教材、学生、生活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一般人没发现的事物,并善于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教育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但是,仅凭记忆无法长时间的有效储存,而且记忆的信息毕竟只是一种镜象素材,它缺乏提炼,若以随笔形式固定下来,其思考的余地更充分,更能增加思想内涵。在我记下的大量随笔中,总是留有思考的痕迹,也必然成为整理的结

6、果。 一个教师的成熟,不会一蹴而就。其心路历程针对个体来讲,有的也许是很漫长的。这正是成长规律的体现,一般来说,多数教师把教育教学主要还是看成一份职业,以职业的基本要求约束自己,也以这一份职业求取生存,功利色彩是很自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谋取生存的一份职业来讲,一旦教学的几个环节处理完了,也就下班了。但是,处于专业发展期的教师往往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认识问题。 当然,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清醒地意识到要有更多的资本从教,必须加强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实践研究,强化专业知识,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走向专业发展的起点。 在这一自培过程中,教育随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学习工作过

7、程,及时地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更好的导引今后前行的方向。 我是把教育随笔当作日记来写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坦怀直言,无拘无束。去年就写下了八万字的随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老师,请不要生气一文。滋摘要如下: “老师,请不要生气。”这是一封短信的开头语,夹在学生的作业中,是我今年任教的一个高一的新生写给我的。话起突兀,我预感到兆头有些不妙。为什么要我不生气呢?我最近没什么事值得生气啊!短信接下来陈述了她要我不生气的缘由。她说:开学到现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语文课堂的沉寂一直使她感到很别扭,很压抑。课堂上没有了初中时的开放和活泼,同学之间缺少交流,思维常常受到阻塞,少有令人激动的高潮场面。 话不多,仅百来

8、个字,我却读得头都大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知道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个有头脑有见地的学生,敢于向老师大胆地表露心迹,单凭这一点,就叫人不能小瞧。 教书多年,听惯了学生与家长的奉承,也常常满足于课堂上偶尔的得意之笔。加上平时同事们也尽拣顺耳的说,少有批评之语。听惯了好话,猛然之间听到另一种声音,而且来自于自己的学生,来自于学生的比较,更来自于学生的真诚,心里的滋味一时难于言表。 怎么办?凭我的经验,处理的方式不外有三种。其一,我行我素,作为学生,必须适应我,而且得让她明白,人在檐下低头的道理,保住我的尊严。其二,冷处理,学生的话难免失之公允,大可不必较真。先放一边凉着,时过境迁,自然不了了

9、之。其三,开诚布公地找学生来谈心,共同探讨课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推心置腹,以心交心,把学生当做朋友,把课堂当作研究的阵地,转变观念没商量。 也没多想,我就选择了后者。我把那位学生请了来,她倒是挺大方的,问啥说啥,没问到的她也说。临了,我故作轻松地笑道:“我俩把问题想到一块去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你帮老师出出主意?”她想想说:其实,我也想不出好主意,只是觉得应该改改。这倒是实话,课堂教学气氛是个很复杂的话题,三言两语还真不容易说清楚。 送走这位敢吃螃蟹的学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篇随笔真实地记录了我的一次际遇,也是我心路历程的一次考验,后来我与这个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问题得到了圆满地

10、解决。 三、教育随笔是课程故事的重要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常常有着十分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过程,惊喜的场景,给人启示的结果,这就是课程故事。课程故事是我们教育教学中产生并在课程实施中发展的,它的生成性给每一个教师都带来正反两面的思考。这些课程故事都是难得的独家资源,是本校本班师生所拥有的具有唯一性的资源,因此,它的重要性超过了一般的教育要素。 有了随笔,这些资源就会被开发出来,为我所用。新课程的实施中,由于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面对的教育对象,选用的教材版本各有不同,而每个教师的资历、阅历、经历、学历也各有高下,其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管理经验,认识水平及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有先有后,程度不一,教师

11、拥有的资源也就出现了许多差异。 但是勤写教育随笔可以帮助我们缩短这些差距,不断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困难很多,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民族贫困县,师资结构的不尽合理,优秀教师的人才外流,农村家庭对教育的普遍看轻,地方政府对新课程实施的经费无法保障,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普遍不适应,观念和行为的矛盾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目前处于探索前沿主要的一是校本课程,二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在方案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实施问题,正因为国家设置三级课程,打破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校本课程就与国家课程并无上下关系,而是并列实施,由于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校本课

12、程的空间很大,这既是向教师提出的挑战,也是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体验,经历,心得,教训都是最好的随笔素材,比如某教师开设书法艺术,从学生初步了解书法史到临贴习书,其间不一定都能按课程计划步步到位,有时可能达不到教师的课程要求,有时学生也有获大奖的时候。尤其对于学生多年养成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要花费更多更大的气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本身要具有创新能力,总结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记载与评估,还要具有良好人际协调能力,比如学生对生活及生态环境的研究,对人口及文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对“三农”问题的研究等等,没有教师的协调、指导是不能做到

13、更好的。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会有许多感悟和新的收获,这都是随笔的好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需要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注释,到实践中去考察,这种探索离不开第一手资料的积累,随笔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课程的改革是全球教育的一个共同话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隔几年都会对课程进行改革,这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教改的主人,是教改的躬行者。“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通过实践获得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新课程的实施不需要“空头理论家”,也不需要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实干家,它需要的是理论指导下的生动的实践,需要的是不断把实践中宝贵经验提炼成理性思考。基于此,每一个新课程实施者都肩负着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的艰巨任务。 事实上,课程的实施,往往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工作中将会遭遇许多事先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因此也显得重要而紧迫起来。教育随笔自然就成为每一个践行者的法宝之一,很多问题我们可以从中比较出共性与差异,发现课程本身和课程以外的问题,透过这些现象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弥补课程的不足,最终起到发展课程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