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详案三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08306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详案三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范进中举详案三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范进中举详案三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范进中举详案三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范进中举详案三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详案三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详案三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稿设计教师 年级把关教师 学校把关教师 上课时间课 题 范 进 中 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一、交流预习1. 温故知新 将你收集到的有关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展示2.探索新知(1)、读准字音:作揖带挈腼腆星宿兀自长亲桑梓忌讳(2)、释准词义A、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B、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

2、凶恶样子拿出来。C、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 “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D、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二、互助探究1.互助学习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2.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最好笑、最精彩的片段三、分层提高1.分层练习 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为什么会发疯?作者希望通过这一事件揭露科举制度的哪些弊 端?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众邻居和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有何不同?2.交流提高 品细节描写的作用:读下列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A

3、、“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B、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恶 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C、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D、“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品析对比的讽刺手法:思考范进中举是怎样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四、总结归纳1.梳理知识要点夸张性的故事情节。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 “中举 发疯” 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 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 一旦功名到

4、手就 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对比主要运用于胡屠户身上, 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 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庸俗典型的市侩 性格,跃然纸上。 富有讽刺性的人物语言、 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和富有戏曲性细节描写, 增 强小说的讽刺效果。例如“像你这尖嘴猴腮,就想吃天鹅屁。 ”表现当时胡屠户越训斥 语言越尖刻,越来气。写范进看到报帖是言行,屠户给女婿扯衣襟的细节等等,都令人感到 可笑、可鄙、可悲。2.出示知识体系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的

5、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情节结构:第一部分( 12),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第二部分( 312),范进中举后的疯狂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第一层( 35)喜极而疯。第二层( 610)屠户治疯。第三层( 1112)乡绅拜会,屠户受赠。五、巩固反馈1.当堂检测课文中写“张乡绅拜新中的老爷”时,先写一个“体面的管家”送来“大红金贴” ,其作 用是A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待人和气有礼。B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尊敬新中的举人。C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的身分和派头。 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其含义是A 胡屠户深知

6、自己是杀猪卖肉的,粗气陋俗,此场合不便出头露面。B 说明封建社会上尊下贱,有身分的人来了,平民一般采取回避态度。C 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 张老爷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 当天就来, 开口“亲切的世兄弟” ,闭口“你我年谊世好, 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还送银子、送房子,张老爷内心目的是A 想巴结新中举的范进,为日后仗势办事铺平道路。B 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权势。C 用称兄道弟等手段来拉帮结派,今后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 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 这里

7、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2.互助过关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作业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 贫无一寸铁, 赊不得, 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 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 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你不想一试身手吗?2、有兴趣把范进中举改成课本剧或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过一回演员瘾吗?教(学)反思修改意见范进中举本文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精神状态及社会地位的变化的描写, 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 的毒害。学习时,我们应1抓住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对比的方法对

8、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主 题的作用。2体会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吴敬梓( 17011754 ),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 清代小说家。曾祖辈“兄弟五人,四成进上” ,“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他祖父以后,家 道开始衰落。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做过江苏赣榆县的教谕, 为人方正, 后丢官回 乡,抑郁而亡。父亲死后不到十年,他便把家产变卖一空,受到亲族奚落, “乡里传为子弟 戒”。33 岁那年春天,他离开全椒,移家南京,住在白板桥西的秦淮水亭,生计艰难,后来 不得不靠卖文和亲友的周济过活,但写下“富贵

9、非所好” 、“贫贱安足悲”的诗句,始终不向 贫困低头,不向高官显贵乞食。 36 岁那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上北京应“博学鸿词” 科的廷试,他坚决“以病辞” 。乾隆皇帝南巡,士大夫都去夹道拜迎,只有他“企脚高卧向 栩床”,表现出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吴敬样从小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想走科举做官的道路。早年中过秀才, 29 岁那年还 到滁州参加乡试, 但他受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 对程朱理学给予鄙视, 对八股文不感 兴趣, 喜欢在诗词曲赋小说上下工夫, 思想行为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滁 州乡试落第以后, 看着许多鹦鹉学舌的鄙儒一个个高中, 而像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反被 斥逐

10、,心中越发气愤。自此,他与统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社会现实也日益不满,特别是 对八股取士,恨如仇敌。 大约从 36岁以后至 49岁以前, 他写成了著名的讽刺小说 儒林外 史。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 ,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 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二、写作背景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 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 作品矛头指向封 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由于封建思 想的禁锢和功名利禄的引诱, 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深受毒害, 利欲熏心。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 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

11、或帮凶。这些卑 陋的形象,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剥削阶级的腐朽和没落, 作品对他们的批判与讽刺, 表现了 作者对封建功名富贵的鄙弃,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代以后, 它成为皇帝笼络士人, 豢养奴才, 加强统治的工具。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 、“五经”,必须 写八股文,使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蠢” 。儒林外史开头,作者就通过王冕之口, 对科举制度加以抨击: “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 处都看得轻了。 ”书中塑造了范进、周进等一批热衷于科举功名的腐儒和恶霸形象,许多人 物都以当时的实有人物作为原

12、型。 这种揭露和批判, 触及了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 反映了进 步知识分子的政治倾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三、相关知识 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 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以下各朝,在这基 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下面只就清代的科举制度加以简单的叙述。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录 取后称为生员。儒学(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 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

13、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 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参加乡试的是秀才, 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 成绩优良 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所以又称为礼闱或春闱。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 考中 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 、“五经”,略仿宋代的

14、 经义,但是措词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 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 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 考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 第一名俗 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 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 、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 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15、)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 名庶常馆) 肄业三年期满举行 “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检讨 (原 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 ,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 发到各省任知县。融入文本一、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揖( y)挚( qi)醺( xn) 腆( ti n) 啐( cu) 嗑( h) 掼( gun) 拙( zhu) 簿( b) 兀( w) 菩( p) 绾( wn) 梓( z) 锭( dng) 2重点词语注释现世宝 丢脸的家伙。 带挈 提携。浑家 妻子。 平头百姓 普通百姓。见教 指教(我),客套话。 同案 一同考取秀才叫同案。宗师 这里指对一省总管教育的官员的称呼。把与 拿给。 火候 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劈手 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拙病 倒霉的病。 在下 对自己的谦称。 局不过 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小心 这里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 只管。郎中 医生。 少顷 一会儿。些须 很少。 桑梓 家乡。 先年 先前。晚生 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