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077120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年龄;日间变化;妊娠与分娩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1) 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2)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3) 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4)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5) 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

2、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因此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增多临床意义:1) 过敏性疾患:如在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血清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 某些传染病:一般急性传染病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猩红热时反而增高。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此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霍奇金病及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时,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在10%左右。减少: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

3、腺皮质激素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超敏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减少:速发型超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应激反应(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出血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等。单核细胞生理性增多: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可更多。病理性增多1) 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心内膜炎、疟病、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甚至呈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2) 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

4、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单核细胞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1)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百日咳时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2) 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时淋巴细胞也增多,但白细胞的总数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类来识别。3) 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4)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素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如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

5、细胞为主。5)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白细胞总数是降低的。淋巴细胞减少:接确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要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减低,但计算其绝对值,淋巴细胞数量仍在正常范围。注意!从新生儿到成人白细胞的变化规律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个别可高达30109/L以上。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到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期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达70%。到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到45岁二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期时与成人基本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