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04895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 一、襄城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襄城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襄城县整体而言,各种约束性因素仍然较为突出,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一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步伐,对于襄城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襄城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已初具雏形。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 1、现代物流业 我县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

2、支持下,呈现了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襄城县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群发熟菜批发市场已是农业部的“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和“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职工197人,拥有资产5537万元,交易区设有招待所、食堂、运输车队等。在该市场的带动下,襄城县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万亩,使襄城县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现在的6:4。蔬菜生产已成为襄城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道亮丽的景线和当地农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关部署,加快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安全、方便、实惠的

3、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商品应急储备机制,缓解物价上涨风险,成立金浩商贸有限公司承担了此项工程并新上了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新成立的河南冷王襄城分公司,占地70亩,正在建设。原有的盐业局配送中心、襄城县邮政局配送中心及诚信货运、豫鑫物流、中宇物流、安利快运、长通物流等企业逐步发展为具有现代物流业特征和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 (2)文化旅游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襄城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关联产业的优势,相继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襄城

4、旅游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旅游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襄城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寺、一庙、一城”的景区旅游格局。 尽管我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我县至今没有制订整套的鼓励社会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社会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经费投入不到位,对外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对外影响力不大。二是规划不到位,开

5、发水平低。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指导当今旅游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没有高水平的“旅游拳头产品”,形不成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三是开发体制没有理顺,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点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全县旅游业发展。 2016年,我县紧紧围绕紫云山景区和百宁岗五岳庙景区等旅游品牌,按照襄城县旅游总体策划方案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参加了中国旅游交易会等旅游项目推介会,促进了襄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投资1200万元在汝河北岸建设的金龙旅游度假乐园项目和投资1100万元成立了集肉牛养殖、储藏、加工、销售、旅游开发为一体的襄城锡草肉业(旅游)公司落户我县。并推进旅游开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9月底

6、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紫云山风景区管理处与国有林场合并,划归县林业部门管理,由林业部门负责景区开发工作,旅游部门负责行业管理,增强旅游企业发展活力。 (3)商贸服务业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商贸服务业已初具规模,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等引进的一峰公司、双汇连锁店、志高量贩、春天服饰广场、步步高鞋业量贩等以及逐步建设形成的步行商业街和中心路东段商贸区等,发展迅速,为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看,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商场营业面积较小,全县5178个商业网点,大部分均属中小型便民店;吸引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不足;总体分布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7、服务生产网点少;城区农贸市场标准低,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脏乱差;各业态分布规划滞后,旧货市场、汽车修理、建材、门业等在城区设置散乱;宾馆档次低,吸引不足;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信息劳务市场很不完善;经营理念还不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发展慢;商贸物流配送延伸网点的趋势弱。所有这些都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县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商贸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竞争的热点。更好更快地发展商贸服务业,事关襄城建设全局,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

8、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4)社区服务 按照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对与居民关系密切的民政、劳动、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城管等服务部门工作的监查力度,推动家政服务、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托幼养老、职业介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县城区内商业网点已达650个,比2016年底的490个增加了160个,增幅24%;服务内容已经从单一分散性服务发展为包括连锁超市、餐饮、幼儿园、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多样性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基本实现了居民生活的需有所应、就近方便的新局面。同时,加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行道铺装:先后完成了紫云大道、烟城路等路段的人行道铺装工程,总

9、铺装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下水道清淤:对中心路、常庄市场等路段进行了清淤总清淤8000米,清运淤泥150吨,修复坍塌下水道沟壁200多米;修复市政基础设施:更换雨水箅子、窨井盖260多块,更换、整修果皮箱140多个,修复人行道松动彩砖160多平方米。园林绿化:先后完成了台北路、汝河路、紫云大道、曙光路、虹桥路、北一环及东环路的绿化,新建街头游园4处,种植乔灌树万多株,新增绿化面积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环保工程建设:襄城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营、垃圾处理厂项目正在筹建、第二水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襄城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做大做强优势项

10、目,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农技推广机构带动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了十里铺乡养猪协会、汾陈乡农民烟草协会、村级农机协会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近年以来,我县金融部门在全面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建立银企交流制度,每月召开一次银企联席会,为企业与银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资金供求的衔接。其次是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资金,加大对农信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07年共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5500万元

11、,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二、2016年基本情况 2016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在全县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12月份,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服务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作法及措施 1、做出了决策部署。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措

12、施,狠抓落实,把发展服务业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省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后,县委政府立即做出了部署,确定了服务业发展重点,二是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工作的重点。提出了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的发展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增加。三是明确了发展重点。着眼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把交通物流业、商贸流通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和房地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县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抓住了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推动全县服务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了发展机制。加快服务

13、业发展,机制创新是关键。一是加快了所有制结构调整。近年以来,我县本着能放则放的原则,放开经营范围,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推进全县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改革,加大了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逐渐呈现出多种渠道投入、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发展格局,增强了全县服务业发展活力。二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困难企业的破产改制力度,促进各类资本的流转重组,先后对粮局下设的家家乐连锁店、紫云商场等进行企业改制,推进了我县流通企业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加强与服务业企业的沟通,努力搭建服务业人才资源开发平

14、台,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育人、留人观念,以多种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确保了服务业人才政策落实到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3、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全县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十分必要。一是建设连锁超市、扩大覆盖网络的典型。一峰公司、志高量贩等发挥规模优势,创新运营机制,积极构筑小超市大连锁的日用品营销网络,由城区商业区向社区、由城市向镇村延伸,在日用消费品、粮油、餐饮等方面实现了大连锁。二是依托商务局大企业加快自身发展的典型。襄城县金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整合农村连锁经营服务网络,

15、2016底在全县建成了309家农家连锁超市,形成了覆盖整个乡村、服务所有居民的县、镇、村三级服务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三是改进服务方式,力求消费者满意的典型。农业部门推行上门服务,积极开展“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及时将农药、化肥、种子等物资送到农民手中,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襄城县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1、总体规模仍然不大,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不够高。近年来,襄城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工业经济摆在首要位置来抓,服务业的发展相对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显得过于缓慢,襄城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占gdp比重偏低。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提高到%,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为。 2、城镇化进程较慢,制约服务业发展。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城镇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进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尽管襄城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