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03559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边的老人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课题桥边的老人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和第三人称中无限视角的运用,并能试着写一段人物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2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简介1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

2、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2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

3、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能为读者所感受到,从而使作品内容给人以充实、含蓄和耐人寻味之感。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二)背景介绍: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

4、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二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首段进行 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 。主体部分由 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 ,既是对 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 意义。2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三重点探究:叙述视角1介绍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

5、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一叙述者一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2“我”是谁?3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

6、的。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4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什么?5鲁迅先生的祝福属于哪一种视角?他喜欢用哪一种?第二课时四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主体部

7、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作者借以展示人性光辉和作品主旨,可归结为“四问”。一问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1从中你读出了什么?2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二问 3文中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请你找出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4你能从这几句唠叨词中读出些什么?三问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5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四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6其中隐藏了作者什么观点?7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8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9“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1)为什么不对我讲了?(2)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五解读小说结尾: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六作业:1阅读墙上的斑点以及课后的话题中关于“叙述角度”、“叙述人称”的部分。2整理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