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02995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图 5-1 水在硅酸盐熔浆中的溶解度图解(据 Burnham, 1979 )(1)玄武岩桨(1100C);(2)安山质熔浆(1100。0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1含矿热液的种类与来源含矿热液的来源是矿床学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之一。虽然争论一直存在,但根据多种数 据和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接受含矿热液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岩浆成因热液(magmatic fluid)指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最初是岩浆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 岩浆热液中常含有H2S、HC1、HF、S02、CO、CO2、也、比等挥发组分,故具有很强的形 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很多证据表

2、明岩浆水的存在有多方面的证据,如:快速冷却的火山岩含水量一般为 0.2%5%,最高可达12%(如某些松脂岩);另外岩浆岩大量的含水硅酸盐矿物也是岩浆含 水的最好证明。按Holland的实验,只有当与硅酸盐熔浆共存的蒸气相中 H2O分压超过 4.94xlO7Pa时,黑云母和角闪石才可从英安质熔体中析出,形成斑晶。在花岗闪长岩中黑云 母和角闪石的含量为10%30%(体积),水分压应在4.94x1079.87x108Pa,含水量约为2%4%; 若新鲜的中酸性岩含水4%左右,则在其结晶时可失水1%3%,这些水可以构成岩浆流体的 主要来源。对热液矿床中矿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成分的分析结果,也证实

3、部分热 液矿床形成的早期,确有岩浆流体存在。岩浆流体从岩浆析出的过程和数量,与岩浆结晶的 深度、温度、初始含水量、成分和流体相的组成有关,也受到围岩渗透性和裂隙系统发育程 度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浆侵位深度和岩浆的初始含水量。Burnham (1979)实验表明, 岩浆中溶解的H2O重量百分比随压力的升高而加大(图5-1)。如果深处形成的岩浆水含量未 达到饱和,那么只有当这种岩浆上 升到近地表处,或在岩浆结晶的晚 期或末期,当无水的硅酸盐矿物(如辉石、长石等)部分或大部分 结晶以后,在构造活动或水热爆发 作用打开裂隙时,才有较少的岩浆 气液析出;相反,初始含水量很高, 在深处就已成为水和其他

4、挥发分 饱和的硅酸盐熔浆,在较深处或在 岩浆结晶较早阶段,即可有岩浆流 体相析出。在岩浆流体析出的过程 中,其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H2O、 HC1、HF、H2S、SO2、CO2的相对 比值常随时间而有所改变。2. 变 质 成 因 热 液 ( metamorphic fluid)指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 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岩石遭受进化变质作用时,总伴随着矿物的脱水反应,而且脱水同 变质的强度成正比,如沉积岩的平均含水量为5.54%(少数沉积岩含水可高达15%以上),经 过变质作用,这些水可被逐渐排出。如果沉积岩在变质过程中释放出4%的水,贝Ilkm3的沉积 岩可释放出约1亿吨水。低级变质岩

5、(如绿片岩)遭受到高温高压作用转变为高级变质岩(如 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的过程中,也可排出水。对某些热液矿床(如部分变质岩中的 金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成分的研究,也证明有的热液矿床主要是在变质水参与 下形成的。变质成因热液也具有很强的溶解迁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3. 建造水(formation water) 指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这种水最初来自地表,与沉积物一起沉积,并与矿物颗粒密切接触,长期埋藏于地下,并与其周围的矿物发生反应,使其丧 失了原有地表水的性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并在氢氧同位素组成方面也与地表水不同。 建造水广泛见于油田勘探过程中。很多

6、数据资料表明,有的低温铅锌矿床主要是与建造水构 成的热液活动有关。4. 大气水热液(meteoric fluid)包括雨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加热的大气水广泛参与热液成矿 作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热液矿床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在现代活火山活动区(如 新西兰),以天水为主的热泉中在形成Au、Ag、Sb、Hg、W矿床;红海的阿特兰提斯海底 部,温度和盐度都很高的海水形成了巨大的金属泥质沉积物;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索尔顿(Solton Sea)热水,含盐度可高达36%,含银达2x10铜达25x10铅达100x10锌达 700x10-6,其成分也以天水为主;东太平洋北纬21所

7、进行的海底调查中发现海底热水活动正 在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冲绳海槽和西南太平洋发现类似的海底成矿作用;目前已经发现几 百个正在活动的海底喷流热卤水池。大量的岩浆岩及其相关流体的氢、氧同位研究表明,在 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早期成矿以岩浆流体为主 ,但中晚期通常有不同比例的大气水的混入, 即使是发育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斑岩型铜矿也都显示成矿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甚至在一 些热液矿床中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5. 幔源初生水热液(mantle fluid) 指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是核幔脱气,也可以是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多数研究者认为属:-H-O体

8、系,挥发分 以H2O和CO2为主,含少量的F、Cl、S、P及惰性气体等组分,其中溶解了大量的微量及常 量元素,为还原性流体;弱还原条件下以h2o-co2为主,在强还原条件下则以ch4-h2o-h2 为主。幔源流体在向地壳运移过程中,可以参与热液成矿作用,主要表现在:幔源c-h-o 流体溶解深部成矿元素并带入地壳成矿;幔源c-h-o流体改造地壳物质,使其中的成矿元 素发生活化转移成矿;幔源c-h-o流体含有较多的碱质和硅质,它可以直接为某些热液矿 床提供这类物质;幔源c-h-o流体可以在地壳中产生异常高的地热梯度,加速地壳浅层水 的深循环,或与浅层水混合形成对流的循环系统而成矿。上面介绍了含矿热

9、液的几种来源,但在不同类型热液矿床中或同一类型热液矿床形成过 程中,成矿热液的来源可以发生明显变化,因此热液矿床的成矿热液是多来源的,但是,一 定类型的热液矿床,其成矿热液以何种来源为主,常有一定的规律。2 成矿物质的来源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也是复杂多样的,关于成矿物质来源与热液介质来源的研究,在 探索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发展热液矿床成矿理论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大量资料显示, 矿质可以与热液介质具有相同的来源,也可以与之不同。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热液成矿作用 的成矿物质主要有3个来源:1. 岩浆熔体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岩浆中的成矿物质随着岩浆热液的析出,多以络合物的形式进入热 液,形成含矿热液。

10、由于许多金属阳离子,女口Fe2+、Fe3+、Cu+、Cu2+、Pb2+、Zn2+等,易形 成氯络合物,因此热液和岩浆中Cl-的浓度高低与热液形成矿床的能力有一定关系。其他挥 发性组分,如C02、CO、H2S、S02、HF等与岩浆热液的含矿性也有关系。此外,岩浆热液 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影响热液的含矿性。这种情况下,热液介质和矿质来源一致。2. 地壳岩石 不同来源的热液,在其源区或其运移过程中与不同类型的地壳岩石发生反应,从而捕获 其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进而成矿。几个因素决定了地壳岩石对热液成矿作用过程 中成矿物质的供应:岩石中成矿组分的最初含量;热液流体循环过程中所影响的岩石的 体积

11、(范围);岩石和所流经的热液之间发生水岩反应的强度;水-岩比值(即参与反应 的流体质量和发生反应的岩石质量之比)的大小。前述的各种来源的热液均可把地壳岩石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出来,并使之迁移、富集成矿。 热液沿围岩的裂隙、孔隙渗滤、运移时,可以与围岩中组分发生反应,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水 岩反应。通过水-岩反应,一部分物质溶解,使热液中金属组分含量升高,并使围岩中原有 金属元素的含量减小。例如:江西德兴铜矿,远离矿体的九岭群中元古界火山-沉积岩系平 均含铜55x10-6;紧邻矿化-蚀变带的外围有一环形含铜量低值区,宽25 km,平均含铜40x10 而在矿化蚀变带中含铜在(1001000)x10-6以上

12、,矿化蚀变带中的铜有一部分来自铜元素 降低的围岩。在成矿物质从围岩滤出的过程中,围岩可发生或强或弱的变化。同生热液可以把原来沉积物中所含的铅、锌,在建造水释放过程中带出,某些含铅、锌 较高的油田卤水即可能属于这种成因。变质热液可以从变质原岩中带出或从所流经的岩石中 萃取成矿物质。岩浆热液除了可以把岩浆中的成矿组分带出外,由于其高温特点所决定的高 搬运能力,往往会捕获所流经的岩石中的成矿物质而成矿。同样,被不断加热的大气水热液 在其循环过程中,会淋滤所接触的地壳岩石中成矿物质,形成热液矿床。针对地壳岩石对成矿的物质贡献,矿床学家提出了“矿源层”(source bed)的概念。这 一概念最初是由澳

13、大利亚人C.L.奈特(C.L.Knight)于1957年首先提出的,其出发点是认 为许多重要矿床和侵入岩之间并不存在成因联系。相反,这些矿床的产出却与某一特殊的沉 积层显示出重要关系,它们是成矿物质的提供者。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在矿床 形成过程中除沉积岩外,变质岩和成矿前已经形成的岩浆岩都可以为成矿提供矿质。因此矿 源层的概念已经扩大,包括能够提供矿质的所有岩石,称之为“矿源岩”(source rock)。许 多类型矿床的形成与矿源岩有关,如大多数类型的铀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沉积 岩、变质岩、火山岩和成矿前的花岗质侵入体可以作为其矿源岩。3. 上地幔地幔流体的活动可以把分散在上地幔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到地壳中成矿。这类研究 近几年已经不断积累起来,如胶东半岛金矿、四川大水沟碲-金矿以及河北东坪金矿等已经 有不同的研究者相继提出地幔流体和地幔物质参与成矿的认识。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对 参与热液成矿作用的地幔成矿物质的识别,目前尚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但相信随着研究的 深入,有关上地幔中成矿物质在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中的贡献会被进一步认识到,并不断总结 出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