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028327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远的“黑屋子”简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黑屋子”的意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黑屋子”这一审美意象。文学中的审美 意象乃是包含创作主体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对现实生活审美价值和审美 属性的判断,构成了创作主体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审美意象。随着审美意象的确立,作 品中必然渗透创作主体的情感倾向。因此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都蕴藏着艺术家 的政治道德宗教的观点,同时这些观点又转化为审美感情、审美理想融于审美意象之 中。而“黑屋子”意象遍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大部分的作品中。如罪与罚中拉斯科 尔尼科夫“在C胡同向二房东租来的”简陋而杂乱的斗室,他时常于漆黑的夜里在此发 着寒热做

2、着怪异的梦;又如死屋手记中亚历山大所居住的阴森的监狱以及出狱后孤 寂的小屋,他整夜整夜点着蜡烛写阴暗的监狱笔记;再如白夜中“我”的“普照彼 得堡的太阳”永远也照不到的角落里被熏黑而且挂满蜘蛛网的小屋,“我”在小屋里做 着一个奇怪的梦想者;再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万尼亚两次居住的房子,第一个狭 小阴暗潮湿,第二个稍有一点阳光,只是史密斯刚刚死于那里;又如白痴中罗格任 所居住的拉着窗帘、如坟墓一般的阴森的房子,加尼亚出租的拥挤的住房,小旅店里拥 有潮湿墙壁的小屋等等。这些种种形状不一、场景不同的“黑屋子”充斥在陀思妥耶夫 斯基所有的著作里,给作品染上一层阴暗压抑的基调。这部禁会使人思考,这些“黑屋

3、子”是如何出现在作者的头脑里,又如何会对作者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以至于作者对他 如此钟爱?一,走进“黑屋子”首先,“黑屋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第一,居住的狭小而阴暗的房间;第二, “黑屋子”拆开来看,“黑”表示阴暗,“屋子”表示封闭,黑屋子便是作者内心的阴暗 和封闭。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济贫医生的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在七个孩子中 排名老二。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莫斯科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 仅有地标式建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是个不苟言笑,喜怒无常的人他的脾气很大, 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而且十分吝啬,嗜酒成癖他这种性格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童年和少 年时代罩上了浓重的阴影

4、,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聪明温柔但患 有肺结核的女人,并且在悲惨的生活中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她受过良好的教育,酷爱诗 歌,喜欢阅读小说。她是孩子们的第一个老师。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以敬慕的心情谈到 自己的母亲,而他的作品中许多温文尔雅且命途多舛的女性都带有母亲的影子。1823 年,2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全家搬到医院大楼的一侧的厢房居住,在这个光线几乎照不到 的昏暗的被刷成米黄色的房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整个阴暗的童年时代。这个狭小黑 暗的房间一方面为童年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提供了一个保护色,让他在不幸的家里离开 父亲的苛刻与严肃;另一方面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整个童年染上一层阴暗的底色

5、。作家 作品中彼得堡里那些像橱柜或棺材盒一样狭小、甚至连思想也不能自由驰骋的阁楼,大 概是以童年时这间昏暗的斗室为蓝本,他在这里发展了他那些想入非非的幻想.在进入军事工程学校后,周围的同学都是富家公子、纨绔子弟,而他本人的经济条 件并非如此。有记载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平日节衣缩食很少朝家里要钱,反正要也是招 来老头子的一通责骂,所以他平时连茶也不喝,每天只能吃到面包和牛奶,而且连这也是 赊来的由于手头拮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此以前不久曾给弟弟安德烈写过一封信:请 看在上帝的份上给我寄五个卢布来吧,哪怕只寄一个卢布也行.我已经三天没有生茶炊 了,我现在的确已是囊空如洗另一封信里曾说,一天,大雨如注,

6、他却在露天里站立着, 口袋里连饮一口热茶的钱都没有”。由于贫穷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他们为伍,为了避 免被嘲弄,只好孤独地躲在一边。在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借伊波利特之口说出 来他在学校的处境“巴赫穆托夫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同学,衣冠楚楚,天性豪 爽,永远乐乐呵呵出了我一个人以外,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他他曾几次想接近我, 可是每次我都板着脸,怒气冲冲对他扭头不顾”【2】这种对比导致自尊心极强的陀思妥 耶夫斯基发出“如果我有权不出生,我一定不接受在这样嘲笑人的环境下生存”3】这样 的感叹,于是他将自己封闭起来,进入自己心灵的“黑屋子”。在罪与罚、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等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片段描写。如罪

7、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 夫在内心极端焦虑时忽然“去找拉祖米欣的想法忽然闯进了我的脑子?真奇怪”。“奇 怪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大学里的时候几乎没有朋友,不与大家来往,不去找任何人, 也不高兴任何人来找他他只知道用功读书,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大家都为此尊敬 他,但谁也不喜欢他。他很穷,有点目空一切,高傲自大,不爱交际,仿佛心里隐藏着 秘密是的”。“甚至对这种环境感到满足,禁止别人随意的进出”。此时的黑屋子不再 单纯的指作家的居所,而是作家内心的封闭与阴暗。他的阴暗与封闭来自于他的贫穷, 别人的嘲笑以及极强的自尊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最痛苦的阶段莫过于在西伯利亚服刑期间。“正当一个人 踌躇满志,对

8、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时候,他却被关进了监狱。” 30年后作家回忆道。这 里是一座真正的死屋,其中的客观条件之差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此时的“黑屋子” 使他的人格和心灵遭受了极度的凌辱,连最后自我保护的作用也起不了了,因为它不再 属于一个人占有而是同二百五十个罪大恶极的人分享,而心灵的“黑屋子”越发的壮大。有了上述经历,任何人都会产生阴暗与封闭的性格取向,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黑 屋子”会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阴魂不散。二,逃遁“黑屋子”躁动不安的灵魂是不可能在“黑屋子”永远沉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将目光关 注在俄国的事实上,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走出了 “黑屋子”。19世纪的俄国正处于一个黑暗

9、的时代,封建农奴制腐朽不堪,阶级矛盾激化,广大 农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825年12月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后四年,俄国一些进步 的贵族青年军官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即“12 月党人起义”。带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性质的12月党人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 起义虽然遭到镇压,但它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尤为明显的状况是平民知识分子对国家现 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们已经了解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降生的地方很久以来被认为是古老莫斯科最凄苦 的地方之一.那里曾有一片墓地,埋葬着一些被社会摒弃的人,比如流浪汉,自杀者,罪犯 以及无人认尸的被杀者等等因此,这片特殊的地方又叫穷

10、人之家,而看守坟墓的老 人则被称为看家神,后来这里修了一座济贫医院,医院外面的街道就叫做看家神大街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弃婴收留所和一家疯人院.。这一现实就注定了他从小就与下层 人民打交道,从而深深地了解到下层人民的苦难。童年生活单调压抑,但陀思妥耶夫斯基 经常带着好奇深思的表情端详那些憔悴不堪的病人或者跟他们攀谈。从那时起,贫穷、 痛苦一类的事情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家里雇着一些农奴出身的 奶妈他讲很多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早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作家在一篇随笔里 专门记叙一件农奴的事,10岁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幻听,以为听到了狼叫,吓得号啕 大哭,白发苍苍的老农夫马列伊

11、忙跑过去用沾满泥土的手指在他身上画十字,竭力安慰 他,直到他停止哭泣。正是老农夫马列伊使他第一次懂得了:农奴制时代农民的心灵中 充满着多么深厚而又文明的人类感情!于是他对农奴,对所有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抱有深 切的同情。在军校学习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透过光怪陆离的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把观 察的目光放在“普照彼得堡的太阳”永远也找不到的角落里。从创作一开始,他的笔就直戳“穷人苦难”这个社会肿瘤。为了竭力探寻这个根除 肿瘤的途径,他走出了自己的“黑屋子”。作为思想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接收了空想 社会主义并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这以举动使作家经历了断头台的 噩梦,遭受了痛苦的9年服刑生涯。

12、“而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处理这些社题 材题时不是单纯的借助于静止的文字符号,而是投注了自己的全部激情,倾着对穷人 的爱,研着对为富不仁的恨,戳破专制暴政的黑幕,让不平则鸣的符号突进如同 捅开了威苏维、埃特纳火山口,迸泻出来的喧嚣、滚沸的灼流,朝着罪恶的专制古堡奔 涌而来一深刻的披露、愤怒的指控,这文字是连自己也烧在里边、又燃烧了千百万 人心灵的熔浆它产生的热量和能量是可想而知的。”【5】总之,在该作家 的作品中主人公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人生而挣扎,为被压迫者而呼号”。因此,陀思妥 耶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无数次的走出“黑屋子”。在死屋手记中,每个囚犯都有自己的经历,入狱后表现也各不相

13、同,有的人在 狱中凋萎,有的人入狱后才知道世上竟有这样快乐的生活.有的人认为自己有罪,有的人 认为自己有理,还有人故意犯罪,以逃避狱外更加艰难的生活但精神上的贫困比任何物 质上的痛苦更让人难以忍受,虽然许多人身上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虽然许多人有力量和 天才,但还是不白白丧失掉了。圣诞节与演戏的期间,当囚犯们觉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 过节时,像是自由并与外界有了正常的联系时;在这样的时节,囚犯们都觉得自己多像 正常人啊,他们一点事不闹;甚至排起了戏,且演的精彩,人人如同绅士。而平时苦役 工作使是很难有这种奢侈的享受的。“在这四垛墙内,白白地埋没了多少青春,徒然地断 送了多少伟大的力量,我得把一切话都说

14、出来:这些人是不平凡,也许是我们全体人民 里面最有才能最强大的人。可是强大的力量被徒然地断送了,不正常,不合理地永不复 返地断送了,谁的错!”【6】自始至终,作家就站在关爱生命的角度上去礼赞与抨击各类 型的犯人的生命轨迹,追寻着造成生命悲苦的根源,甚至由监狱内延伸到了监狱外。即 便是囚犯中也不否认有人竟有着伟大的情感,这是作品振聋发聩的地方,也是它的影响 所在。在想着如何拯救人,如何让苦役犯们更有人性和积极的生活目的,人文关怀是作 品笼罩在每位囚犯身上的上帝。虽然死屋中的人在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走出去 的,但精神上的追求是应该得到重视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罪与罚中根据自己对现实和历史的观察

15、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只有两种,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前者是超人,能推动整个世界,这种 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甚至杀人犯罪;后者是后者是平庸的芸芸众 生,不过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前者的工具。历史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凡人 是这种冷酷的历史理性车轮下一碾而过的蝼蚁,只配被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超人当“愚 人一样捏死”。以暴力代替法律,以为所欲为取代逆来顺受,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愿再任人 宰割。他走出来他的“黑屋子”他要做不平凡的人,去杀那些不该活的人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用她的不义之财去接济穷人。“大家都杀人,在世界上,现在杀人,过去也杀 人,血像瀑布一样地流,像香槟一样地流,

16、为了这,有人在神殿被戴上桂冠,以后又被人称 作人类的恩主”【7】,拉斯柯尔尼科夫试图用人血去建立人间的天国。很明显,这种杀人理 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有害的理论,它引诱人犯罪;而且,这种杀人理论是荒谬和无法自圆 其说的,按照理性的说法,杀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恰恰是在 完全理性的支配之下进行的,这样一来,理性在现实的辨证之中就彻底地破产了。拉斯柯 尔尼科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表明自己的“不平凡”;但血迹一旦玷污了他清白的 双手,恰恰证明他是“平凡的人”。他抹掉手上的血污,却永远抹不掉内心的恐惧,“我杀 死的是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内心的恐惧、良心的自责和负罪的重压使他惶惶不可终 日。这样看来,他其实根本就没有走出“黑屋子”,只是从一间转向另一件而已。在理性的超人理论失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另外的探索,即拒斥理性主义, 返回神本主义精神。在白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