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02106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合理人口容量及规模调控研究(2) 三、成都人口发展预测(一)人口规模增长预测1. 预测方案一:分项预测(1)人口自然变动预测根据各区域人口再生产特征,以2000年成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人口死亡率水平维持现行的模式,拟定都三个层圈人口总和生育率(TFR)高、中、低三个预测方案(见表2)。表2成都三层圈人口总和生育率(TFR)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第一圈层0.91.01.2第二圈层1.01.21.4第三圈层1.01.41.6根据上述分析和假定的参数,采用人口发展方程模型,对成都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未来至2020年人口发展态势做预测研究(见表3)。表3成都户籍人口变动预测结果(万人

2、)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人口自然变动净迁入人口总人口量2010年低方案290.2328.4460.81079.41101189.4中方案290.3329.4461.21080.91101190.9高方案290.5329.6461.21081.31101191.32015年低方案285.8325.5458.91070.22301300.2中方案286.2327.9460.31074.42301304.4高方案286.6328.9460.71076.22301306.22020年低方案280.2321.3454.11055.63501405.6中方案281.1325.1457.31063.535

3、01413.5高方案282.1327.4459.01068.53501418.5(2)迁移人口增长预测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迁移人口必然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综合多方因素考虑,我们以现阶段的户籍迁移人口变化态势为基础,对未来15年成都户籍迁入人口的变化进行预测(见表3)。根据对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的预测结果,可得出全市户籍总人口变化的结果(见表3)。2010年,总人口数将达到1190万人左右,到2015年将超过1300人,2020年将超过1400万人,基本上都源于迁移人口的增长。2. 预测方案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对成都市这样一个人口相对开放的环境而言,人口流动量大,

4、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果把人口数量看作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中部分是已知的,而部分因素是未知的。以灰色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可把成都人口变动过程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我们用最近10年人口发展变化为基础,建立10维GM(1,1)灰色系统模型对成都未来15年的人口进行预测(见表4)。表4灰色模型综合预测结果(万人)年份2010年2015年2020年人口数114712121281按照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分析,成都人口到2010年将达到1147万人,2015年将达到1212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1281万人,在15年内,成都户籍人口数量将会增加173万人。3人口预测方案综合评价及选择方法一是

5、最常用的人口预测方法,其中中方案较为接近实际情况;而方法二则是将人口变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预测,由于模型本身的一些特点问题,预测出来的人口增幅会小于实际人口的增长幅度。故方法一中的中方案对成都户籍人口预测结果最为准确和合理(见表5),及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将分别达到1190.9万人、1304.4万人、1413.5万人。表5成都人口变化态势预测结果(万人)年份2010年2015年2020年人口总量1190.91304.41413.5(二)城乡人口结构变化预测我们根据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对成都市19782004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和GDP发展水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测

6、算出全市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态势,其中重点如下:1. 全市城乡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随着成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见图2)。预计到2020年,成都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4%。这也就意味着,未来15年是全市城市化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预计将有200万400万新增城市人口,农业人口则会减少100万200万。图2成都城市人口比重预测(略)2. 区域人口城市结构的变化从成都市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各区域层次间的发展差距还在不断地拉大。预计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结构布局的调整,第二圈层的发展速度会逐步提升,与第一圈层差距会有所缩小,但第三圈层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与第一、第二圈层的发展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结合当前各圈层经济增长态势,测算出各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态势(见表6)。表6成都三大圈层城市人口比重发展水平预测()2004年2010年2015年2010年第一圈层84.188.491.895.1第二圈层23.227.931.835.7第三圈层15.619.322.4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