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01013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起行囊走四方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大城县第四中学 李艳霞【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 2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尤其是对联的赏析和创作,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3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锤炼和提升语文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教材分析】:学生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各不相同,有

2、的恰在旅游景区,或以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有的可能在偏远山区,虽然家乡地理环境不同,但并不妨碍本次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就是要引发对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就在自己身边,或与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因而容易获得体会和感悟。【教学关键】:学写文情并茂的导游词。【教学方法】:积累,赏析,写作【活动设计和原则】 1围绕“走”这一主题,以丰富人生经历和提升文化素养为目的组织活动。 2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活动的环节:“走”的故事, “走”的发现, “走”的文化。 3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展开活动课的学习。 【课前准备】 1上网

3、查阅资料,包括风景图片和民俗风情、家乡风貌、对联知识和介绍等。 2三次练笔:“写旅行故事”“写导游词”“锦上添花对对联”。 3整理自己旅游的图片等资料。 4安排分组和活动任务【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的读书人早就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主题:背起行囊走四方。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完成今天的活动,同学们齐读了解一下。二、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视频欣赏 接下来,我们将要共同欣赏一段优美的视频,进一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我们将要回顾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关于“走”的故事。三、活动的

4、第二个环节: “走”的故事 1分享旅行体验,讲述旅行故事。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把自己的旅行时的亲身体验写成旅行故事和同学一起分享。要求:1.字数150字左右。2.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家乡风景独好-模拟导游当我们旅游时经常听导游对风景区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进行介绍,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名导游,带着大家去你最钟情的风景名胜地游玩。要想当一名出色的导游,就要准备好精彩的导游词向游客加以介绍,引人入胜。下面,咱们先来欣赏一则游黄山的导游词,看看如何准备导游词。欣赏完毕:(1)讲解如何写导游词(2)导游词的特点(3)改写导游词(让学生把课下准备的资料拿出来按要求改写导游词,然后进行分享)四、活动的第

5、三个环节:“走”的发现我们祖国辽阔的疆域,有那么多令人心动的景致,用眼观察,用心探索,做一个有心的旅行者。1.名胜古迹对联考。在我国不少旅游胜地,都可以见到精彩的对联、题咏。这些诗联,不仅概括出旅游胜地的欣赏价值,往往还形象地提供了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方面的许多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旅游见闻。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同学们在旅游中所看到的对联集锦。 2锦上添花对对联。 (1)讲解对联知识。 (2)同学尝试对简单的对联。五、活动的第四个环节:“走”的文学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历代文人志士名篇佳作中的壮美山河。六、结束语出示课件56 暑期将近,同学们,让我们在暑假里,放下书包,背起行囊,踏着徐霞客的足迹走进我们精神的家园,去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阅历,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课堂作业设计:出一份手抄报。具体内容: 1、旅游景点介绍。2、导游词、地图、路线图。3、图片、照片。4、对联赏析。5、每组自创一幅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