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00571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适用于园艺专业)杨群芳 李庆 主编二0 0五 年 九 月学生实验室守则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课不仅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知识的环节,而且也是掌握昆虫学基本实践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每个学生必须上好实验课,并遵守以下规则: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2、实验前必须准备好实验用具(铅笔、橡皮擦、学校印发的实验报告纸)、笔记本和参考资料。3、实验中所用仪器、用具、药品、标本等必须爱护,要避免损坏、损失或浪费,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质。4、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高声喧哗,认真观察,独立完成作业。5、实验报告按规

2、定进行。作业一律用铅笔,绘图或记载实验结果时注意真实,不应抄袭或臆造,要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作业交予教师。6、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放回原处,擦净桌面,收拾整齐。离开实验室前注意关闭门、窗、水、灯等。体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体视显微镜(或称双目实体显微镜)是昆虫学实验课不可缺少的仪器,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其构造,并能正确使用。体视显微镜有许多类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连续变倍实体显微镜。1.结构底座 底座为全镜的基座,中央有活动圆板,供安放观察物之用。有些种类具有附加的透光盒底座,内装反光镜或电灯光源,可作透射照明观察。支座 支座是支持镜体的部分,装有调焦旋钮及活动槽,使镜体升降及左右旋转

3、。目镜套筒 目前的实体显微镜多为双目斜筒式,便于坐下观察,两个斜筒的宽度是可调的。为了适应观察者左右眼在视力上的差异,其中一个镜筒附有伸缩装置,可校正双目视力差。镜体 镜体是全镜的中心,以滑槽和调焦螺旋与支柱相连。上方安装棱镜及目镜筒,内部安放变倍物镜,下面承接大物镜。2.特点实体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的不同点是:观察物为正立放大像,具有两组物镜,可观察物体的不同侧面,有立体及距离感;放大倍率介于扩大镜与显微镜之间,一般为7160倍,表面投光,便于观察物体外形;工作距离一般为3588毫米,便于操作。3.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根据观察物颜色,选择工作台黑白面,将所观察的物体放在工作台面中心;(2

4、)调焦距时,先粗调后细调,先低倍后高倍地寻找观察物。注意调焦螺旋内的齿轮有一定的上下活动范围,扭不动时不可强扭,谨防损坏齿轮。(3)放大倍数一般是按物镜倍数与目镜倍数的乘积计算的。在选择高倍率放大时,应以选择高倍率物镜为主;当最高倍物镜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再选择高倍率目镜。因为目镜放大的是虚像,对提高分辨率不起作用。(4)物象越放大,光线越暗。这是因为亮度是放大倍数的平方的函数。观察物的表面投光角度与成像清晰程度密切相关。此外,背景的衬托也与物象的清晰度有关,因此观察时必须调好光源并选择好背景物。实验一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目的要求:1.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胸足和翅的基本构

5、造和类型3.认识昆虫的复眼和单眼4.了解昆虫雌雄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5.了解昆虫和其它小动物的区别 材料:棉蝗、胡蜂、小地老虎、粉蝶、金龟子、家蝇、象甲、蝉、螳螂、龙虱、蝽象、蝼蛄、蜜蜂等针插标本,蓟马玻片标本,蜘蛛、蛞蝓、虾、蟹等浸渍标本。用具:放大镜、解剖镜、镊子、放大镜等。观察项目:一、体躯的一般构造取棉蝗1头,观察下列各项:1.体躯分段以三对胸足为标志区分体段,胸足着生部分为胸部,第一对胸足前为头部,第三对胸足之后为腹部,各体段又分若干体节。2.体段的构造及其主要附属器官头部:头部失去分节的痕迹,为一坚硬的头壳,与胸部之间有一膜质的颈相连。头部背方两侧有一对复眼,两复眼之间有一对分节的触

6、角和三个单眼,头的下方着生口器。胸部:蝗虫的胸部清楚的分为三个体节。最前的一节形如马鞍状,为前胸;后两节分别为中胸和后胸,中、后胸背侧方各着生翅一对,分别叫前翅、后翅;胸部各节的腹侧方各着生足一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每一胸节可分为上下和左右四面。两侧从翅基到足基之间的部分为侧板,腹面足基之间为腹面,左右翅基之间、背面露出的区域为背板。蝗虫前胸背板发达,侧板退化为三角形小片,腹板大部分骨化,腹板骨化区中央有短锥状突起一个(具感觉作用)。中、后胸各有气门一对。腹部:分节最明显,无足。蝗虫腹部由11节构成,腹节具有背板和腹板各1块,无侧板,第18腹节的背板和腹板之间以薄膜相连,称侧膜。第18腹

7、节大小相似,各节有气门1对,第9、10腹节较小。第10腹节背板上着生一对尾须;第11节的背板呈半圆形小片,盖在肛门上方,称肛上板,肛门两侧为肛侧板,末端有外生殖器。二、头部的分区头部分节不明显,各节愈合成坚硬的头壳,表面有明显的沟缝,将头壳划分成若干区域。头的前面部分是额,额的下方是唇基,唇基下面悬有一片可以活动的上唇,额的上面是头顶,头壳两侧、复眼以下的部分是颊。三、昆虫的眼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之分,单眼又有背单眼和侧单眼之分。观察棉蝗的单眼、复眼和家蚕幼虫的单眼,注意其数目和着生位置。四、触角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的触角司触觉和嗅觉机能。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其中鞭节又由若干个亚节构成,

8、在不同的种类中变化很大,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触角。观察胡蜂的触角,最基部的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梗节,自第三节起以后的各节统称为鞭节。常见的类型触角类型有下列各型:(1)线状:细长如丝,各节呈圆筒形,除基部2-3节略大外,鞭节各亚节大小相似,渐向端部缩小。如蝗虫。 (2)刚毛状:如蝉、蜻蜓,其触角短,基部1-2节较其余各节为大,鞭节各亚节纤细似刚毛。(3)球杆状:如蝶类触角,鞭节端部数节渐膨大,基部各亚节细长如杆。(4)锤状:如长角蛉、瓢甲的触角,类似球杆状触角,但鞭节端部数节急剧膨大,形如锤子。(5)锯齿状:多数甲虫如叩头虫、芜菁、萤火虫,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三角形,全形似一张锯片。

9、(6)栉齿状(羽毛状)如雄性蚕蛾的触角,除基部1-2节外,鞭节各亚节向一边(单栉齿状)或两边突出(双栉齿状),如梳齿或鸟羽状。(7)念珠状:鞭节由很多近球形的亚节组成,状如佛珠。如白蚁。(8)鳃叶状:如金龟子触角,鞭节端部数节延长成片状,迭合在一起形似鱼鳃。(9)膝状(肘状):如蜜蜂的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鞭节由若干大小相同的亚节组成,与梗节间形成膝状弯曲。(10)环毛状:如雄性蚊子的触角,除基部2节外,鞭节各亚节均具有一圈细毛,而近基部的细毛最长。(11) 芒状:触角粗短,一般3节,第3节特别膨大,其上着生一刚毛,称触角芒,芒上有时出现很多细毛。蝇类特有。五、口器的构造和类型口器是昆虫的

10、摄食器官。口器的基本结构如同咀嚼式口器,但由于各种昆虫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相应发生变化,注意观察各类型口器如何从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1.咀嚼式口器取棉蝗一头,先用镊子拨开上唇,观察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着生的自然状态和活动方向,用镊子拉下最前面的一块薄片上唇放在载玻片上,其后依次将上颚、下颚、下唇及舌轻轻取下,依次放在载玻片上,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上唇:为一圆形的薄片。表面较光滑,前缘中央有缺刻,内面中央隆起、色深、多毛。上颚:左右各一个,为坚硬的块状物,表面光滑,内侧近端部边缘有锯齿称切齿,内面基半部有粗糙的磨碎面称臼齿。下颚:左右各一个,位于上颚之后,由数节组成。基部为三角形的轴

11、节,与轴节相连的近方形的一节称茎节,茎节顶端外侧着生匙形的外鄂叶,内侧着生一个末端有分叉小齿的内鄂叶。茎节基部外侧着生着一条分解的下颚须,一般5节。下唇:一片,为咀嚼式口器的后壁。舌:位于口腔的中央,肉质囊状或瓶状。2.刺吸式口器取蝉一头,先观察口器的位置和外形。口器呈细管状称喙,由下唇延长而成,其基部盖有一狭小的三角形小片,即上唇,用解剖针轻轻横在喙基部,可以挑出藏在喙内的口针,最初只能见到3根口针,其中一条较细的为一对嵌合很紧的下颚口针,必须仔细拨压才能分开。3.昆虫幼虫的口器鳞翅目幼虫口器属咀嚼式口器,观察家蚕幼虫口器。其上唇、上颚与蝗虫相似,下颚、下唇合舌联结成一块复合体,突出在口器的

12、后方,其中央尖端为吐丝器。双翅目蝇类幼虫,头部缩入前胸内,口器为分化,取食器官仅为一对可以上下活动的口钩(上颚)。4.其它口器类型虹吸式口器:观察蝶、蛾标本,注意着生在头部下方、细长而卷曲似发条状的虹吸管,它是下颚的外鄂叶特化的喙,为主要的摄食器官,可吸食花蜜等液体食物,基部两侧卷生一对发达的下唇须,向前竖立。其余上唇、下颚、下颚须合下唇等都很退化或消失。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如家蝇的口器。家蝇的口器粗短,由基喙、中喙和端喙组成。基喙包括唇基和1对棒状的下颚须,上颚与下颚的大部分消失;中喙是真正的喙,呈筒状。端喙(即唇瓣)是喙端部2个大椭圆形海面状吸盘,2唇瓣间有1小空口(前口)与食

13、物道相通,唾液也经前口流出。唇瓣表面有2条较深纵沟与多条环沟。嚼吸式口器:如蜜蜂成虫的口器。注意观察其上颚发达坚固,有齿列,适于咀嚼花粉、蜡质等固体食物,而由下颚、下唇等特化延长为喙,能伸缩,用以吸取花蜜及液体食物。六、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1.翅的基本构造和分区取棉蝗将翅左右展开,先观察前后翅的着生位置,再观察蝗虫的后翅,将翅平展,向前方的一条边缘称前缘,向后方的边缘称内缘(或后缘),向外方的一条边缘称外缘。在翅基部前缘与内缘夹角称肩角,前缘与外缘的夹角称顶角,外缘与内缘的夹角称臀角。翅面常发生一些褶线,把翅面划分成若干区域,在翅基部有基褶,将翅基划分初一个小三角形的区域称腋区,从翅基伸至后缘(

14、缺刻处)的翅褶称臀褶,臀褶以前的区域称臀前区,以后的部分称臀区。蝗虫后翅的臀区发达,呈扇形折叠。2.脉序观察毛翅目成虫前翅玻片标本,对照原始脉序图,注意分清主要纵脉(前缘脉,亚前缘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轭脉)和横脉的名称和位置。3.翅的类型按照翅的质地、形状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翅分成下列各种类型:(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如蜻蜓、草蛉、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类的后翅。(2)毛翅:膜质,翅面被毛,多不透明或半透明。如毛翅目昆虫的翅。(3)鳞翅:膜质,翅面被鳞片,多不透明。蝶和蛾的翅。(4)缨翅:膜质透明,翅脉退化,翅缘具缨状长毛。如蓟马的翅。(5)半覆翅:臀前区革质,其余部分膜质。如大部分竹节虫的前翅。(6)覆翅:革质,多不透明或半透明,如蝗虫和叶蝉类的前翅。(7)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如大多数蝽类的前翅。(8)鞘翅:全部骨化前或角质、坚硬,如鞘翅目昆虫的前翅。(9)棒翅(平衡棒):呈棍棒状,能起感觉和平衡体躯的作用。如双翅目昆虫与雄蚧的后翅,捻翅目昆虫的前翅。七、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1.基本构造 观察蝗虫的中足,最基部的一节称基节,着生在膜质的窝内,第二个小节称转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