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00112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圈层即岩石圈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发源地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在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C和之间的圈层即水圈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解析:第1题,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为外核,为液态物质。第2题,圈层是内核,受外核为液态物质的影响,横波无法到达圈层。答案:1.C

2、2.B(2016佛山高一检测)2015年2月27日,台湾东部海域发生里氏5.2级地震,深度有100千米。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完成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主要发生在圈层B火山喷发出现在圈层C圈层表示岩石圈D圈层表示地幔4造成台湾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火山喷发 D地壳运动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古登堡界面可知,为内核,地震主要发生在岩石圈;图中为外核,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图中为地幔;根据图中莫霍界面可知为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第4题,地震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是地壳运动引起的。答案:3.D4.

3、D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A、B说法都正确6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月球()A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没有“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解析:第5题,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第6题,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在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球

4、的壳与幔。答案:5.C6.D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 BC D解析:第7题,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8题,“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答案:7.C8.B(2016南昌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莫霍面等深线示意图(单位:千米),甲为省会城市。据图回答910题。9

5、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西高东低 B中间高、南北低C中间深、东西浅 D西深东浅1034N附近等深线向东凸出,能够体现()A谷地的分布 B河流流向C山地的延伸 D高原的分布解析:第9题,从图中莫霍面等深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西部深、东部浅,故D选项正确。第10题,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的规律可知,图中34N附近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低值凸出,说明34N附近等深线数值比南北两侧大,能够体现出山地的延伸。答案:9.D10.C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112题。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1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

6、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解析: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上可知,由东向西地壳厚度越来越大。地壳与地幔以莫霍界面为界,故地壳厚度剖面图的0千米应为莫霍界面。答案:11.C12.C 二、综合题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本

7、题为地球内部圈层分层的变式图,只要正确掌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此题便可以轻松解决。第(1)题,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波速较快的是E,因为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第(3)题,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消失,此区域接收不到横波。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0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作图略(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4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是_,C是_,EDC是_,FEDC是_。(2)ABC合称_。(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层,在图中用字母_表示。(4)C层中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G层的物质成分以 _为主。(5)莫霍面是字母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字母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解析:本题是把有关地球三个圈层的文字内容直观化、图像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对课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图示所体现的数据、代号之间的关系,弄清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地壳上地幔顶部 上地幔地幔(2)岩石圈(3)软流D(4)铁镁的硅酸盐类铁、镍(5)B、CF、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