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000264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鼠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简单了解在奴隶社会时期,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的情况。3、初步了解诗经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 导入 你们对老鼠的印象又如何呢?是啊,如果没有卡通片中那个可爱的小老鼠形象,我们对老鼠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老鼠当作害虫。而且把不劳而获的人也比喻成老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老鼠有关的一篇文章硕鼠。 二、解题。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三、介绍诗经相关知识

2、。 1、先请大家读提示部分,初步了解诗经。 2、补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一般多见于

3、颂和大雅;但像七月氓溱洧等优秀民歌作品,也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变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邶风燕燕是一首送别诗,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时的差池不齐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

4、影响。 买椟还珠教学目标: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重点难点: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多角度探究寓意。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教学过程:一、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

5、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训练与评价:整节课学生们一直在动,调动了他们的听、说、读、查的能力,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读懂文言文的习惯得到培养,独立理解文言短文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课文联系现实也很好,学生们多角度思考,见解独特。归纳出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可以说思想性落实得相当到位。布置的课后新买椟还珠的作业也较有创意,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好比大海,

6、而老师是岸。总体这节课体现了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塞翁失马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教学重点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7、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

8、。时间10分钟。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情节一波三折: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

9、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提供几个参考题目: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

10、呢?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三、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后羿射日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使其喜欢神话故事。重、难点: 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后羿射日就是其中一个。2、指导学生读题。二、学生质疑,导读课文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问题,并出示:(1)后羿为什么射日?

11、(2)后羿怎样射日?(3)结果怎样?3、鼓励学生读课文解决问题。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1、听录音,学生欣赏传说。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3、大家一齐读一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生字,了解射日的原因1、指导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2、导读第2自然段。3、齐读第2自然段。4、教师谈话:孩子们,你什么地方亲眼看过这种景象?你的心怎样?(难过、同情)带着这种感情自由的练习朗读。5、教师小结:现在你们懂了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了吗? 五、继续学文了解后羿射日过程1、学生自由读4、5、6自然段,找出生字新词。2、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3、学生集体反馈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说说后裔是怎样

12、射日的? 六、了解结果,体会生活的美好1、教师导读,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3、对比读第2自然段,体会后羿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感受生活的美好。七、拓展延伸,讲故事1、教师小结:神话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们收集到什么神话故事了吗?2、指名上台讲神话传说。3、教师小结。齐桓公求管仲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加强理解,并能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2、 掌握归纳词类活用的类型、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13、新课“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对同学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齐国谋臣管仲跟随齐桓公攻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途中,管仲献计,运用了老马的智慧,军队最终跟随老马找到出路。现在用来比喻富有经验的人对事物比较熟悉,在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其实谋臣管仲也正是一匹擅长治理国家政事的“老马”,那么齐桓公怎样如此幸运求得这匹千里马的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今天所学的内容中求得答案。(板书课题)二、国语的相关知识三种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24史)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那

14、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鲍叔、齐桓公以及施伯等人的语言,并从中品味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三、整体感知,了解本文的内容及人物形象。(主要是学生自读自习,老师引导指导。)师:请同学用5分钟的时间结合文中注释及手中的助读材料自由诵读课文,理顺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试回答“略读导悟”中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自学,并质疑互相交流讨论。师:时间到!同学们应该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我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朗读一遍,请注意一些生字词的读音,领略人物对话时的神情与语气。学生大声齐读。师:从文中第一句话我们得知,当齐桓公要让鲍叔做宰相的时候,鲍叔却推荐了管仲。鲍叔与管仲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可能齐答)对,原来他们是初为至交,曾经一起做生意,每每分金时,管仲总给自己多分点,但鲍叔牙从未有怨言,他只是说:管仲有老母,家境贫寒,这就是千载流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因此,管仲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见他们的交情不一般。鲍叔深知管仲之才,在他看来,他哪些方面不如管仲呢?学生个别作答。师明确:文中所提到的五个“弗若也”。师:由此可见,管仲的确是个能辅佐国君治国的奇才。那么我们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