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99748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思政社会”中考模式已由原来的闭卷考形式转变到开卷考形式,并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得到推广采用。众所周知,开卷考试题中最能拉开距离、提高试卷区分度的是主观性试题,如材料分析题、理解题等,这类试题的特点,一是“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思想性“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性原则;三是鼓励创新,部分省市在试题设计中甚至增设创新加分。可见,如何建立新的课堂观念,适应开卷考的形势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

2、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3、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

4、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学界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具体学科的教学上,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对复杂的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答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与我们通常使用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它有许多优点:首先

5、,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路开阔,从而调动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逻辑分析、想象创造和实践决断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弥补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缺陷;案例的有趣性、可读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在课堂上主要是由学生发言,这就要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组织好发言,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炼。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不仅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6、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创造个性,突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感悟道理,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 二、具体策略 我们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案例”为展开线索,主要研究了三个内容:案例设计策略案例呈现策略案例分析策略,按照教学实际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研究流程,每一部分的具体操作规程或设计思想分述如下: (一)案例设计 案例的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的例子,有时又指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形,尤其是那些会对特定人物或群体发生影响的事情。案例的主题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

7、构的,因为重要的不是案例的真实性而是案例本身。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是经过设计或者只是假定的,以便适合参与者练习。 但是,设计的案例一定要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参与者所熟悉的环境相类似。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案例可以是虚拟的,但主题应该是学生所共同感兴趣的,或者至少看起来它是真实的。设计案例必须把握以下几条原则:1针对性原则:即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必须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切不可本末倒置。2现实性原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色,最好是三年以内的。3典型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必须精练、典型、有说服力,有助于以案说理。4可议性原则:事例能够引起争论,而且

8、难易适中.。还有新颖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等。案例选编的方法主要有:1采用书本中已有的案例,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 2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这是选编案例常用的渠道。3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案例。4教师自己编写。 (二)案例呈现 案例的呈现,也可解释为案例的实施方式。这一环节,涉及到教师如何选准切入口,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终结,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进行合理、简要的分析。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捕捉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积极进行引导、组织。 根据课堂实践,在案例呈现中或教学的前置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下面三点:1要给学生创造一个

9、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2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渠道,让学生学会如何接受别人观点、如何与人合作交际,学会别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3采用非指导性的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对一筹莫展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启示,诱导思路;对思路敏捷、分析深透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坚定他们的信心,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案例呈现的方式主要可采取以下几条途径:1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印发的案例;2教师口述或表达,它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案例; 3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辨论会、小品、热线节目、模拟法庭、记者采

10、访等)形式,真正让学生在“动中活”,在“活中学”。 (三)案例分析 案例的分析,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分析案例一般有典型案例和疑难案例两种。在典型案例的使用中,应当在备课时安排在授课内容中。针对某个特定的理论问题使用,典型案例应当用于说明理论中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理论上的某个小问题,小细节。在疑难案例的使用方面,一般是在一个大的理论问题或者几个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而进行的案例讨论课上使用。使用疑难案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准确区别不同之处。 案例分析常模一般历经三个步骤: 1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先快速的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一遍,确定案例

11、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分析案例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2小组讨论。具体做法如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要求各个同学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面员简介自已所作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其中可以省略一些其他人已谈到的内容与自已相同的见解。针对不同的见解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已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 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把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根据不同的事例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概括起来,交流方式主

12、要有三种:辩论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能够引起较大争论的问题进行辩论。宣读分析报告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让学生扮演主讲人的角色,来接受其他同学的咨询,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推理性的事例。角色扮演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让学生模仿事例中的情景,挑选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事例中的角色,解决事例中的疑难问题。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复杂、角色分工较为明确的事例。其实,在全班交流中,经常是两种甚至三种交流方式同时使用。 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做好笔记,它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又可在自已发言时,避免重复别人的观点,还可为日后的回顾保留有关的信息。教师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

13、结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概括、提升,对回答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存在的不足或问题给予弥补。 三、主要成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所以在研究中取得了较明显的实效。 (一)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任何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极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

14、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消费者权益有关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的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逐条介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看漫画顾客是上帝,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相象,揣摩画中的“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选择一位同学扮演摊主,一位扮演顾客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模拟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并培养了学生的应变和表演能力。 (三)有效深化了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

15、析研究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所以比较易懂好记,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为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我事先设计了一些案例,先让学生看案例,然后把他们归纳起来。这样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学得轻松,记忆深刻,还能举一反三。 (四)促进了学生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

16、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在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关于继承的程序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仍可能束手无策。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律师、小法官,让其模拟整个审理过程。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继承的程序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熟悉了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