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99326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A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商品一定有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A2.货币的概念、本质:(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

2、定)(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人们为什么崇拜货币?(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特别注

3、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材料中出现支付不一定是支付手段)A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1)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可以决定纸币发行的面额,可以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2)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A5.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

4、人带来诸多便利。A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注意:外汇汇率升高跌落与外汇升值贬值相一致,外汇汇率变动与本币汇率变动相反)C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5、营致富。(3)对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B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注意:供求关系不能决定价格)(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供过

6、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B9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B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注意区分个别劳动生产率(某企业、某个别生产者)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某部

7、门、某行业)(2)几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正比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无关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但个别劳动时间的高低对商品生产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能够提高企业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

8、位。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注意: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B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

9、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

10、空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A12.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11、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A13.消费的类型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 劳务消费按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B14.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消费结构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C1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2、(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可能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应该反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消费心理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提倡求实消费心理主导下的消费。)(2)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

13、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消费滞后。)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B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

14、,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A17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解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

15、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A1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