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992593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姓名:李成 学号:200910013400 专业:信息工程学院09电气信息类我是在准备辩论队最近的一个辩题“学者明星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时候开始关注百家讲坛这样一个科教类频道的节目的经营模式的。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百家讲坛是央视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一档学术性文化电视节目。这是一档低成本制作的精品

2、栏目,节目利用悬疑制造卖点,学术明星与节目品牌的打造不但促进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增值并且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多元化的成功经营模式值得重视。电视节目的生产可以被视为一个工业化的流程,从整个流程来看,如何使其平稳、高效运转,是保证电视媒介经营的关键。随着媒介生产质和量的提高,电视节目便具有了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属性。2006年5月,闻名清史学者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使本来收视率一度跌破零点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飙升,最高收视率竟达0.57%,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可以说是市场规律引导百家讲坛走上了这一步,使其能够迅速跨越市场导入期,成为一档热播节目。其运营模式完全走了一个商业化的明星包

3、装的道路,甚至造就了学者出书的热销,学者明星个人的出名以及一大批学者粉丝。一、低成本制作精品栏目中心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主创人员不过十几人,看上去是一个画面单调,类似于课堂授课,只让专家学者讲讲文史知识,用低成本制作的电视节目而已。然而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节目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收视率从0.05提高到0.32,是10套节目进步最快、收视率提高幅度最大的栏目。一个在“睡眠时间”创造高收视率奇迹、中午播出的讲座节目,能有这么大影响,到底为什么?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这样一档低成本运作的精品栏目呢?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这就使得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必须考虑成

4、本投入与最后收益。百家讲坛的节目形态是一种实用的,以功能传播为主导的节目形态。它用很少的资金控制住全国的热播资源进行简单的后期合成,避免了制作复杂的自拍节目质量因题材含金量变化、因主创人员的变更等原因而产生波动的市场风险。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判定其对市场的控制力和驾驭力,因为资金的支出总是按照“收入预期支出资金运作调整获取收益”等环节来完成的。毋庸质疑,随着栏目末位淘汰制的实施,收视率已经成为各电视栏目的“生命线”,电视栏目间的收视率竞争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发挥主创人员的潜质,制作出电视精品,最大程度地提高节目收视率,成为摆在各栏目面前的当务之急。为应对收视

5、率对节目的挑战,百家讲坛编辑三组曾提出“收视率是根本,节目质量和进度是保障”的口号和目标。围绕收视率是电视节目整合营销的具体体现,以节目质量为保障也是媒介竞争中精品策略的独特做法,其以策划和编辑为工作重点的工作方式,其依托热播通俗剧和讲故事向文化层面升腾的传播能力,对全国的主流人群的较强吸引力以及低成本精品策略值得我们重视和尊敬。做一个大众喜欢的教学栏目正是低成本强化治理运营模式的典范之作。二、利用悬疑制造卖点媒介经营理论认为电视节目在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一种特定阶段的产品样式,因而在传媒市场运作的过程中,首先以能否吸引受众为衡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曾说过,“悬疑

6、永远都是电视的基础卖点,我们看电视剧,最大的吸引就是命运的未卜,悬念链的生成。” 百家讲坛的编导魏学来也深知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有多残酷,“电视不像课堂,假如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观众手里的遥控器会毫不客气地把你换掉。”百家讲坛恰恰是找准了这一吸引受众的关键性卖点,正如其制片人万卫的制作理念:“在节目的编排上,我们加入了悬念。以悬念隔断、牵引,使百家讲坛不再平铺直叙。”百家讲坛基本上每一期讲座都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话题由头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看似单调的讲述中有电视剧式的铺陈叠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播电台播送的评书连播是它暗自模拟的母体形式,评书连播培养了急于了解故事和人物命运全部的接受

7、习惯,把这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评书式的中断方式加以利用,让人们在情节的期待状态中欲罢不能,为整档节目的不断延续开拓了市场。“信息化时代的短缺资源并非是信息,短缺的是我们加工、编制这些信息的技能,以及能否确保信息的独特性,从而夺人眼球。”百家讲坛独有的信息加工能力最终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三、传统文化资源的增值二十世纪,商品化、技术化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社会的两个最后堡垒大自然与文化生活,也不例外。文化产品是否可以批量生产,成功地加以销售,在这个问题上,显而易见,现代社会炙手可热的电视媒体恰恰起着重大作用,占据着关键地位。既然媒体的受众同时就是文化教育的消费者,那么,利

8、用媒体所提供的这一机遇去诱导大众的消费,促使原本“窄众传播”的传统文化扩大覆盖面得到资源增值,岂非顺理成章。人们以自己的文化习惯消费着文化产品,在此,我们不妨把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看做是一种资源,资源性的文化消费习惯与电视节目在一定时期的形式特征显然有着某种同构关系。现实人文资源的现代化转型,对于推进传统人文学科与新媒介技术的结合,必将起到重要作用。文化讲座的成功使百家讲坛熟悉到,观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古典名著较为热衷,尤其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自己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将会越来越感爱好。看来,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成就了百家讲坛今日的火爆。这些深厚的积淀使其在传媒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占有非凡资源的优势

9、。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做学术大师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这是百家讲坛所追求的。这里的史学家们不再让人感到居高临下、高深莫测了,他们口中的人物也还原成了普通人,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伟大也可耻的人,这在以前的历史课堂和教材中,都是很少见到的。曾在百家讲坛多次“露脸”的作家刘心武这样评价道:“百家讲坛不仅往百家去想,更往百姓方面想,在百家与百姓之间寻找衔接点,一旦找到,便认真焊接,使这档节目有了让偶然点到的观众滞留的吸引力,并逐渐培养了一批回头客,使他们从偶然邂逅,变成了长期相伴的热心观众。”专家们不摆学者身价,主动让大众与传统精英文化知识体系“对接”。这种学术与民间的对接意识是组织内部的集体聪

10、明,它并不是一种通常的理性知识形态,而是一种超越知识之上的温情和真诚的理解。传播学讲求传播的最高目标是传通,传而不通是传播效率低下的表现,电视文化栏目的这种传播形式布满了人文化、人本化的新型观念在里面,同时包括了热情和思想。这种非理性形态的聪明,构成了传媒产业的基石,是一个组织的根本储备资源。四、节目品牌的打造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品牌经济。我们如今已离别了媒体短缺的时代,面对众多的媒体,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媒体需要培育地域基础、受众基础、品牌的知名度,培养受众阅读、收视的习惯和忠诚度,而同时还要面对已有一定受众基础和品牌知名度的媒体的竞争。 只有那些长期坚持重视节目质量,关心群众,关注社会热点

11、,提供满足人们共同需要、共同爱好的信息的媒体才能长久地生存,才能成为成功的媒体。而成功媒体的外在标识就是品牌,品牌是媒体过去节目质量的成果展现,又是未来节目呈现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品牌就是信誉,就是市场,就是人才,就是财富,就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媒体产品必须确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百家讲坛直言不讳地提出“打造学术演讲明星”的口号。整档节目播出的过程是造星的过程,其通过语言表达的节目形式使人成为学术明星。所以进入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不但学养深厚、平易近人且又善于表达,一位演讲明星本身就是一期栏目的标识,这种学术明星的培养对于节目品牌的打造是大有裨益的。媒介的品牌往往是资本实力、产品赢利能力、可信度与

12、号召力的代表。央视十套已树立了其文化教育媒介的品牌,百家讲坛成为央视的品牌之一,这样的节目往往更加注重媒介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更着力于自身企业文化的塑造,更谨慎地履行社会责任和承诺。节目当中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负责的媒介代言人,又往往成为舆论的引导者、时尚潮流的推动者。五、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广告是传媒业最重要的增值性产业,也是直接能从媒体规模经济之中获得巨大收益的部分。具备规模的媒体拥有巨大的受众群体,媒体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高,能极大地提升广告的覆盖面和公信力。电视节目以收视率占领市场份额,依托广告经营获取利润,百家讲坛也不例外,其节目的成功吸引了与之相呼应的贴片广告,央视又对这档精品栏目的广告

13、进行了选择,尽量在赢利的同时使广告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面对信息产业多元化的时代,各大媒介都在寻找协作媒体,结成战略联盟拓宽经营渠道,媒介产品的成功一定会为媒体产业的多角化经营助一臂之力。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行业与中心电视台合作,隆重推出百家讲坛系列音像制品,合力打造人文精神家园。另外电视媒体还互动纸质出版,百家讲坛联动图书的巨大价值被挖掘出来,“保护品牌,多方共赢”的口号被明确提出。再加上节目精选系列VCD光盘制品,百家讲坛一个小小的电视栏目对当前出版界的拉动效应令人瞩目。以阎崇年的一系列讲座为基础扩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于2004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后,两个月内重印五次,累计印数达到七

14、万册。目前在北京地区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居第五位。可以说,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直接影响了文化市场。阎崇年和刘心武的书在图书销量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易中天的书帝国的惆怅是新京学术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杨瑞雪说她们社“面临专业图书的高水平竞争,动脑筋、想办法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借助媒体,因为在媒体上发布过的雏形图书已经受过一次市场和读者的考验。”新时期的媒介经营需要不断探索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产品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及文化产品在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意义之类的问题。“东方文化的复兴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人类走向新世纪的两大重要事件。”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恰恰找到了文化复兴与发展媒介经济这两者最佳的契合点,这也正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百家讲坛如何酿造“好酒”央视国际程士安,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探源上海,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肖景辉,范以锦:拿什么铸就品牌丰碑中国媒介经济研究网2006-7-26邢莉云张彦武,沉寂史书一改严厉面孔竟成畅销北京,中国青年2006-5-8李思屈,实效、聪明与文化自信,北京,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