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91403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陵墓建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导游根底学问第六章学问点:陵墓建筑古人以为,人死以后,肉 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产生了祭祀的观念。帝王不同凡民,死了以后,更需要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 社稷才能得以永存。中国帝王陵墓的演化,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陵 园建筑格外完整,珍藏着很多贵重的历史文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 游胜地。一、封土的沿革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头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头,消灭“封土为坟”的做法。依据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即依据官吏级别大小以打算封土的大小,固然天子、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无疑是的。(一)秦汉两代的“方上”“封土为坟”的进展,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

2、而成,呈覆斗形。由于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顶,如同方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 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唐乾陵即为典型例子。(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洁重复宋代的“方上”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 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如同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

3、谥号。二、陵园的建筑布局帝王陵园的主要标志,就是上述的“封土”,或“方上”,或“宝城宝顶”。除此之外,由于帝王在幽冥世界也要享受在现实世界时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早在商代,在王陵和贵族墓的墓室之上就消灭了供祭祀用的房屋建筑,仅仅由于时代长远,商至春秋时期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早已毁坏。不过,自秦汉以来,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有遗址可寻。帝王陵的地面建 筑主要有三个局部。第一局部为祭祀建筑区。为陵园建筑的重要局部,用来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称作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 始皇陵陵园的北部设有寝殿,开帝陵设寝的先例。唐乾陵曾有房屋378 间。明代帝王陵园的祭祀建筑

4、区由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其次局部为神道。又称作“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数石刻,墓道的入口设阙门。到了唐朝,陵前的神道石刻有了很大的进展,大型的“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已经形成。如唐乾陵的神道,全长约 1 千米,神道人口处有华表l 对,华表之后依次为翼兽l 对、鸵鸟 1 对、石马及牵马人 5 对、石人 10 对,还有无字碑、述圣记碑和 61 个“蕃酋”像。到明清时期,帝王陵神道进展到了顶峰。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 7 千米, 清东陵的神道长达 5 千米。明十三陵神路中心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四周有 4 个石华表。神路

5、两侧除神道石柱外,又有石兽 24 个, 都是两卧两立;石人 12 个,内有武臣、文臣、勋臣各 4 个。第三局部为护陵监。护陵监是特地疼惜和治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衙、住宅等建筑。三、墓室构造(一)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洁,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别东西加以包裹。到石器时代晚期开头消灭葬具。在大汶口文化后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用自然木材垒筑,上面又用自然木材铺盖。(二)木椁墓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有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异, 统治阶段的陵墓有着格外宏大

6、的规模。河南安阳侯家庄的一座商代 “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 330 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 1800 平方米。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 两旁和上下围围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的棺椁形式即如上所述。(三)砖石墓从汉代开头,普遍承受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渐渐被取代。这是中国古代墓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头的,然后普及到各地。西汉中期,中原一带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头消灭石室墓,墓室

7、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墓”。墓室的构造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从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砖石砌筑的墓室和地官始终在持续进展。最的地下宫殿,即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四、随葬品在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宠爱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等。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异不大。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消灭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如在大汶口文化晚期 10 号慕中,有构造简洁的葬具,死者佩戴精巧的玉石饰物,随葬玉铲、象牙器和近百件精巧的陶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王和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巧。包括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等

8、。商代还流 行人殉制度,人殉是用活人来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 建主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人,多则一二百人, 包括墓仆人的侍从、婢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人殉在西周前期仍 很普遍,中期以后稍削减。从战国开头,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已 盛,这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从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加了各种专为随葬而做的陶质明器, 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隋唐五代时期,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宋至明代,随葬品以有用物品

9、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五、中国现存的的古代陵墓(一)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的一座陵墓。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于公元前 246 年开头营建,历时 36 年之久才修成。坟丘呈覆斗形。1974 年春在此觉察秦兵马俑坑,先后开掘了三处。1 号坑面积为 14260 平方米,在开掘的 96 平方米范围内,出土武士俑 500 余个,战车 4 辆,马 24 匹。2 号坑面积达 6000 平方米, 由骑兵、战车、步卒、射手混编而成,有兵马俑千余件,还配备各种实战武器。3 号坑面积 500 平方米,内有战车 1 乘,卫士俑 68 个。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武士俑高约

10、1.8 米,面目各异,神态威猛,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俑,每辆车配四匹马,并有驭手。秦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76 年在 1 号坑遗址上修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博物馆,馆内复原了兵马俑坑千军万马的威猛阵势。3 号坑展览大厅于 1987 年 5 月兴建,1989 年 9 月 27 日落成开放。(二)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前I57-前 87 年)的陵墓,位于陕西成阳兴平市, 距西安西北 40 千米。因茂陵在西汉时属槐里县茂乡,故名之。这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的一座,始建于武帝即位后的其次年(前 139 年),历时 53 年

11、才修成。形似覆斗,高 46.5 米,顶部东西长 39.5 米,南北宽35.5 米,冢基边长 240 米。陵园呈方形,东西城垣 43087 米,南北414.87 米,墙基 5.8 米。为了治理陵园,当时有 5000 人在此洒扫浇树。茂陵四周还有霍去病、卫青等 20 余个陪葬墓。在茂陵陈设有 16 块珍贵西汉石雕,具有贵重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文物中的珍宝。(三)唐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咸 阳乾县县城北 6 千米的梁山上,距西安约 80 千米。修建于高宗死后其次年(684 年)。“依山为陵”,海拔 1047.9 米,四周有 40 千米,占地面积 2 万公顷。在

12、陵的东、南面有其主要家族、僚臣的陪葬墓区 17 座, 如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从中已出土大量贵重文物。是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其中东侧的“无字碑”历来很,据说武则天“功高业大”,难以用文字表达;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是非应让后人评价,所以无字。并有当时曾参与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的石刻像 61 尊,背上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 因年久风化,大多数已经剥蚀不表。(四)北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市。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掳后囚死漠北外,均葬此。共七帝八陵(包括赵匡胤父亲赵宏殷墓)。附葬皇后 20 余个。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如寇准、包拯等墓 300 多座。宋陵面朝嵩

13、山,背负洛水,陵台建于低地。各陵建制、布局根本 一样,每一座陵园占地 8 公顷,四周筑以夯土墙,四周正中辟一神门, 四隅建角阙。园内正中是陵台,夯土筑成,呈覆斗形,台南置石雕宫人一对。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排列有文臣武将、驭手以及石兽等石像生。(五)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天寿山南麓,陵区方圆 40 平方千米,环葬着明代的 13 位皇帝。长陵为朱棣之陵墓,位居陵区正中;东侧是景陵、永陵、德陵;西 侧是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有定陵、昭陵、悼陵。各陵共设一个神道与牌坊、石像生等,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局部组成。石牌坊为陵区最南端的起点,向北依次是大宫门、碑楼、神道与石像生、棂星门,

14、神路两侧是以巨石雕琢的 24 座石兽和 12 座石人。各陵园建筑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有异外,布局、规制根本一样。陵园平面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陵门、棱恩门、明楼、宝城等。在十三陵中,长陵以其雄伟的地面建筑而著名于世。长陵宝城直径 340 米,周长 1 千米余,上有垛口,形似砖砌城堡。技恩殿最为壮丽,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及其二后的陵墓。1956 年经过考古开掘,揭开了地宫之谜。地下宫殿总面积 1195 平方米,全部为拱券式石构造,由前、中、后、左、右 5 大殿堂组成。后殿,长 30 米,宽9 米,高 9.5 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铺砌。棺床中心放

15、置皇帝和二后的棺椁,以及装满随葬品的红漆木箱。墓中出土的金冠、凤冠、瓷器、丝织品等贵重文物,现在定陵陈设室展出。(六)清陵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陵在今辽宁宾市,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清太祖福陵与太宗昭陵在今辽宁沈阳四周;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包括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惠陵及诸后妃之陵;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有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及诸后妃之陵。清东陵及清西陵的平面布置沿袭了明代诸陵的旧制,仅仅在其坟丘上部增设了月牙城。如清东陵,陵区内各陵的建筑规制和布局大致一样,均依照孝陵而建。孝陵在关内诸陵中最为壮丽。人口处有石牌坊,往北是大红门、神功圣德碑楼及石像生。再向北过龙风门, 有神路碑亭、石孔桥、朝房、值房、神厨库。进隆恩门,有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石五供、明楼、宝城宝顶及地富。东陵的地面建筑以定东陵即慈禧陵最为讲究,其内部装修和雕刻工艺之豪华精巧,在全部清陵中堪称独一无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