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位均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900474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位均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向高位均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向高位均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向高位均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向高位均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位均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位均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位均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追求作者:刘志军王文章来源:教育研究2012.3点击数:421更新时间:2012-4-12摘要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关键词教育均衡

2、发展;基础均衡;高位均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推动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目前,我国教育均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并向以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为主要方式的办学条件方面的基础均衡迈出了重大步伐。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提高和我国教育在区域、城乡等层面的巨大差距的现实,如何更为科学地认识均衡的内涵,根据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特色多元、优质的高位均衡发展是应努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均衡发展与高位均衡科学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需要深刻认识教育均衡发展

3、的阶段性、文化性及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一)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均衡不是平均,均衡是平等地对待相同的、有差别地对待不同的以及对弱势进行补偿。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在基础条件基本均衡的条件下多元优质、和而不同的和谐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条件均衡,指主要依靠外力,以有形物质投入、标准化建设及外在条件弥补的方式,推进城乡、区域及校际教学场所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等有形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追求有形方面的均等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二是高位均衡,指根据各自基础、优势和特色,主要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及推动特色发展等方式,将外在条件弥补

4、与内生引领相结合,促进城乡、区域、校际教育互动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自主创新、多元特色、峥嵘并进、可持续协调发展。基础条件均衡是实现高位均衡的前提和基础,高位均衡是基础条件均衡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二)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性。 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鲜明的文化表征和深刻的文化根源。教育均衡问题的本质是不同区域、学校、阶层、个体由于文化资本占有量的差异导致其在教育起点、过程、结果方面产生的差距及其累积造成的教育失衡状况。这种失衡状态会不断复制、累积甚至造成代际传递,进而造成更大的教育差距。教育均衡发展不可忽视如下文化的影响。一是为人一生成长奠基的家庭文化。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

5、育最早的学校,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教育期望、生活学习习惯为人处世方式及家庭的教育文化氛围等都对子女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浸染人与教育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是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教师是流动的文化资本,课程是知识、文化和价值的载体,学生群体的素质、学校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文化氛围等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是伴随人一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区域文化都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文化对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区域文化有传导作用,当今社会文化观念、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用人观念等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文

6、化既可以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可以成为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消极因素,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性启示我们,应关注文化影响、深化文化研究、推动文化建设,以推动教育均衡深入发展。(三)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在物质条件基本达到的情况下,教育的差别主要不再是物质条件的差别而是办学观念、学校文化、育人特色等方面的差别。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扩张、规模的发展,也不是限制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和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追求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共同发展,鼓励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所有学校都能实现个性特色发展。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实现办有特色的教育与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个性协调可持

7、续发展的教育的有机结合、近期“治标之法”与中长期“治本之策”的有机结合、薄弱学校改造与扩大教育总体供给的有机结合、政府外部推动与学校内部系统改革的有机结合。其更加注重内外结合、上下互动,更加注重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特色引领,更加注重资源共享,推动互动协调、和谐共生、特色优质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高位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发展过程,旨在追求一种更理想、高效、优质的教育状态。这一过程由不均衡逐渐走向均衡,然后均衡再次被更高一级的发展需求打破,出现新的不均衡,并在更高层次上再次从不均衡走向均衡。走向高位均衡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内在品质的客观诉求

8、,更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追求。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实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一发展观的最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仅追求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均衡,还追求文化、精神等无形层面的均衡与特色;不仅追求起点、过程公平,更追求结果公平,是有形与无形、起点和过程与结果、数量与质量、局部与整体、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旨在追求并实践教育公平理念。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9、是教育的历时态与共时态的有机结合与整体推进。历时态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就学机会公平阶段,即“有学上的”的教育机会均衡;二是就读优质学校的机会公平阶段,即“上好学”的教育机会均衡;三是充分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公平阶段,即“按需选学”的教育机会均衡。共时态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全面发展,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一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协调优质,即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三是多元特色,即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特色发展;四是和谐生态,即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各安其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维护教育生态,促进人、教育、社会、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

10、、走向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孩子受教育机会的基本条件均衡问题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如何让孩子上好学,接受更优质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另一重大课题。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走向高位均衡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文化关怀是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可能路径和现实选择。(一)推进教育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

11、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重视文化,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文化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重视文化影响,从文化视角研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是教育从基础均衡走向高位均衡的客观诉求,是深化教育均衡研究、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需要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从文化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均衡问题的实质,认识教育均衡问题的文化制约性,揭示文化对教育均衡的影响及二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需要对当前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进行反思,确立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旨趣的教育均衡文化价值取向。唤起

12、教育者、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的文化自觉,以文化转型、文化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均衡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教育高位均衡实践的发展。(二)确立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价值理念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追求让教育阳光普照每个学龄儿童。首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其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问题,“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最适合的教育。“上好学”本质涉及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只有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才能有效消除教育不公现象,彻底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让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让所有的孩子能够在教育的润泽下自由、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

13、展,应秉承如下发展理念。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秉承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促进从物本向人本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倾斜城市的二元化重点发展向反哺农村的城乡互动协调均衡发展转变,从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从知识本位向生命本位转变;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促进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协调、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努力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公平优质

14、的受教育机会和成人、成功、成才的机会;把近期“治标之法”与中长期“治本之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终身、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转型;牢固树立基于生命发展的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理念,从提升教育公正品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生命全面发展的高度来审视、研究、规划、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文化关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性和阶段性,当代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决定了教育从基础均衡向高位均衡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关怀,关注不同文化样态的影响,以文化为切入点与着力点,以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实现从有形物质投入到注重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转型,以文化研究、文化规划、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文

15、化共享等推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注重潜在的文化影响,深化基本概念范畴、不同文化与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方面的研究;系统加强文化生态建设,汲取中西方传统文化精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教育文化生态,优化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文化环境,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科学制定教育文化规划,丰富教育政策公正内涵,健全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探索高位均衡发展模式,建立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验区;提升教育公正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充分发挥文化作用,推动文化教育互动共享、自主创新、特色优质协调发展,打造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文化生态圈,整体提升文化生活现代化水平、文化

16、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教育资本总量、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力,系统、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3特色彰显区域、城乡、学校教育各自的不同文化禀赋特点,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巨大差距,人发展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等,决定了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能走标准化、同质化、一体化的道路。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应在实现基础条件平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和经济社会与人发展的需要,走优势交流互补和特色凝练提升,适合各自教育文化特点,适合区域、学校、学生个性,自由、多元化、特色发展的道路,推进教育从基础条件达标的标准化建设阶段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优势交流互补的质量提升阶段,向内部改革、自主创新的特色发展阶段转变,办最有特色的教育与最适合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从同质化、标准化、一体化发展到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发展的转型,以增进互动交流、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特色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