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概述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建构水盐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2.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落实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去路 尿液汗液呼吸粪便2.人体内的无机盐人体内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大多以形式存在2)Na+的来源和去路Na+的主要来源是,几乎全部由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3.渗透压调节渗透压调节: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离子食盐小肠渗透压调节4.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平衡的调节过程程(1)水盐调节机制、相关结构和参与激素神经体液下丘脑大脑皮层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2)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升高下丘脑大脑皮层渴感抗利尿激素饮水重吸收水(3)血钠平衡的调节过程细胞外液量血钠醛固酮5.水盐平衡的意义水盐平衡的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和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和意义(1)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的一个环节。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保证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稳态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内环境稳态结论语句辨一辨辨一辨(1)人体内的水主要来自饮水和食物中的水)(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4)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了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5)醛固酮主要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Na+)(6)K+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重要作用)情境探究提升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根据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渴觉中枢位于2.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二者呈;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二者呈下丘脑大脑皮层增多正相关减少负相关3.某同学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控制饮水,这种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试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原因:。
4.尝试写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和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的具体流程图提示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减少排尿会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造成内环境紊乱方法归纳拓展1.肾上腺分泌的各种激素及其肾上腺分泌的各种激素及其作用作用醛固酮的分泌受血钠浓度的调控;皮质醇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控,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2.有关水盐调节的三个注意点有关水盐调节的三个注意点(1)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同样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3)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脏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对点应用突破突破点1水平衡调节1.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C解析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A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B项正确;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项正确突破点2盐平衡调节2.正钠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负钠平衡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正钠平衡和负钠平衡最终可达钠平衡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内组织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形成B.正钠平衡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负钠平衡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解析人体内组织液渗透压主要来自Na+、Cl-,A项正确;正钠平衡时,体内Na+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项错误;负钠平衡时,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项正确;醛固酮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进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项正确。
综合情境探究情境探究提升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请结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丘脑中有多个神经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下丘脑中的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下丘脑中的可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水盐平衡调节:下丘脑中具有,通过该中枢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内分泌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来调节多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2)下丘脑的其他功能:下丘脑中有,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可以分泌,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促激素释放激素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传导方法归纳拓展下丘脑的下丘脑的功能功能 对点应用突破3.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D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生物体内相关腺体的分泌,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2024黑龙江鹤岗月考)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C.同一个体内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一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D.图中的A可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量A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A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B项正确;胰岛中的B细胞是胰岛B细胞,C细胞是胰岛A细胞,两种细胞的核基因相同,遗传信息相同,只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出不同的mR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项正确;图中的A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的作用,D项正确5.下丘脑位于大脑的腹面,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发烧时,下丘脑神经兴奋,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B.大量出汗时,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C.饥饿时,下丘脑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长期熬夜,下丘脑控制节律功能减弱,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D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项错误;大量出汗时,会丢失水和N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和血钠浓度降低,故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都增加,B项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项错误;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长期熬夜,下丘脑控制节律功能减弱,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D项正确。
经典图示晨背要语1.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与血钠调节有关的激素是醛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