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85761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精简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物教学论要点一、 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二、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一) 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

2、值(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角色的转变 主动参与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一、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生物

3、学课程是科学课程。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一)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 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三) 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二、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4、。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也称作“科学”、或“自然科学”。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5、)。一、 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驾御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二、 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教育部颁布的另外一种课程文件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学习的成果。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对比:共同点: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不同点:(一)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二)物课程标准是国

6、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三)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四)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五) 生物课程标准隐含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门教科书。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三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一、 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

7、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制定生物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前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提出的培养目标(二)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二、 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 中观目标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教育方针 生物学课程 单元目标或 章、节教学 课时计划或教学目 目标(或学 模块目标 目标 教学目标标 段目标国家指定 学科课程(专家制定) 教师制定 教师制定 教师指定图1-1 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三、 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我国2000年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一)中学生物学

8、课程的总目标 1 79年级学段的生学课程总目标(1)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2) 初步掌握神巫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2、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1) 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 初步学

9、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4) 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关和价值观。(5) 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1 知识方面的目标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

10、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1) 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3) 爱国主义教育:(4)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实验操作技能: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实体镜等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以及正确的使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常用工具。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有:徒手切片、制作装片、染色,解剖无脊椎动物,观察动物行为并做出解释,估计种群密度,使用检索表,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测定等。此外,高中生还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科学探究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分类、变量分

11、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图、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数据的整理与表达、对结果的解释和的出结论及交流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第四节 中学生物学教科书教科书实在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生物学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业:1 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了解目前在我国中学使用的生物教材有哪些种类。2 讨论分棵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哪些优势和原因3 为什么在中学开设生物学课程?4 根据某一学段生物学课

12、程标准的总目表和本地区的特点,讨论并列出该学段生物学课程应实现的具体目标。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第一节 关于自然科学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一)定量化;(二)观察与实验;(三)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四)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五)科学过程: 确认和表述问题; 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根据证据来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庇佑,对假设进行修改; 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二、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一) 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家对自然界、对他们研究的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家在解决问题和解释生物现象时还运用推理的方法。(二)科学是一

13、套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假设、观察和实验。(三)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科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果,是科学静态的维度。(四)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科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在科学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维度的内容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第二节 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一、 科学素养(一)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 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学生已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14、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二)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有基

15、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二、 生物科学素养(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1987年,Ewing等人1989年,Jone在美国生物教师发表了题为“生物学素养”的文章1992年,Gibbs等人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二)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