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85593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建议报告.doc(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建议书7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提要11.1项目组织单位11.2项目实施单位11.3 项目区域11.4 项目目标11.5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1.6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1.7 项目投资及筹资渠道31.8 建设期限31.9 项目产品方案31.10 项目效益分析4第二章 项目背景72.1 项目由来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3 项目选址102.4 项目建设条件112.5 项目区基本情况132.6 农村废弃物资源与利用情况322.7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322.8 项目单位概况32第三章 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分析363.1生猪及猪肉制品36第四章

2、项目建设原则、思路和目标384. 1 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384.2 建设思路39第五章 总体项目方案设计405.1 项目内容和规模405.2 技术方案455.3 产品方案465.4 项目准备和实施计划46第六章 物资采购486.1 采购原则486.2 采购数量与采购方式48第七章 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507.1 组织管理507.2 政府、实体及受益人的作用557.3 项目培训57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98.1投资估算598.2 资金筹措与资金使用计划608.3 资本金608.4贷款使用范围60第九章 效益分析629.1 财务估算629.2 财务评价649.3 清偿能力分析649.5 项目

3、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66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7010.1 结论7010.2 建议71第一章 项目提要1.1项目组织单位 恩施自治州生态能源局。 1.2项目实施单位 恩施市生态能源局,建始县生态能源局,巴东县生态能源局,利川市生态能源局,建始县生态能源局,咸丰县生态能源局,来凤县生态能源局,鹤峰县生态能源局。 1.3 项目区域 湖北省恩施州的六县二市(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利川市、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88个乡镇,1300个村,20万户农户。 1.4 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项目区个体农户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发展“一池三改”模式,以“五改三建两提高”(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

4、家、建园、建池,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为载体,配套实施四大工程(乡村清洁循环利用工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工程、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乡村物业管理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打造“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文明乡风”的绿色生态型新农村,使土地、农民生活废弃物和生物质能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的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我州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

5、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1.5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5.1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一池三改”模式,全州共新建8m3沼气池20万口,配进行改厨、改厕、改造猪栏。 1.5.2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技术服务体系的强化 建设和完善现有的州、县、乡镇、村等四级农村能源生态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1个州级、8个县级、88个乡级、1300个村级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1.5.3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 对项目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支付、采购、报帐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考察。 1.6 项目的实施与管

6、理 本项目由恩施州农业局牵头,与州计委、州财政局成立联合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项目县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县市项目的规划、协调、执行、管理和监督。 恩施州农业局和各项目县市将成立专家技术小组,就有关技术、规划、设计管理等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本项目由恩施州和各县(市)农业(农村生态能源)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管理和监督。 1.7 项目投资及筹资渠道 项目总投资为6934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6805.1万元,占总投资的96.3%;建设期利息(含承诺费)2541.0万元,占3.7%;新增流动资金需要量为0。 筹资来源:世界银行贷

7、款2,000万美元,折人民币154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2%;国内配套资金53946.1万元,占总投资的77.8%,其中:国内财政配套1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6%(其中,来自中央财政的资金为7,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为4,500万元);农户自筹42446.1万元,占总投资的61.2%。 1.8 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期将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6月30日结束,分五年实施。 1.9 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新增户用沼气用户20万户,年新增商品猪40万头,有效减少森林砍伐量 60-100万亩,为技术支持部门直接提供服务收入200万元。详细情况见表1-1项目产品方案表。

8、 表11 项目产品方案(达产年/年)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新增户用沼气户 万户 20 新增沼气 万立方 6000 新增沼渣 万吨 20 新增沼液 万吨 360 节约化肥 万吨 0.4 1.10 项目效益分析 1.10.1经济效益 1. 利用世行贷款新建20万口(户)沼气池。每年可解决20万户农户的日常炊事及照明用能,按一口沼气池平均年产气300m3计算,每年可为农户减少燃料费支出360元。 2. 带动养殖业发展,沼气池要做到常年正常使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发酵原料,这就要求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按户平每年增养1头牲猪计算,每户农户牲猪出售增收300元。 3. 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生态农业

9、模式,广泛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有利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可为农户增收节支300元。 综上所述,新建一口810 m3户用沼气池,共可增收节支960元,项目建成后,20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92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10.2社会效益 1. 发展农村沼气,节省了农民砍柴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2. 农村普遍使用沼气,并结合“一池三改”或“五改三建”,改变了村容村貌,降低了农村地区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10、。 3. 按每个施工技术人员每年建50口沼气池计算,项目实施期间,每年要完成5万口沼气池建设,将为全州解决1000个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项目完成后的,要确保沼气池常年正常使用,必须配备进行维护服务的沼气技术人员,按人平管理300口计算,需配备700人左右,为城乡居民开辟了一条就业渠道。 4. 20万口(户)沼气池的建设,需消耗水泥50万吨、石料120万吨,沼气输配系统装置20万套,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扩大内需、消费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1.10.3 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州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生态的良性循环,特别是沼气的有效利用,将节约能源

11、,有效地遏止对现有森林的砍伐,保持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有效地保护退耕还林(草)成果,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新发展林、果和牧草的种植,将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一口8-10m3的沼气池可有效保护3亩左右的中幼林和5亩左右的薪炭林资源不被砍伐,新建20万口沼气池,相当于使州内60-10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将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人、畜、禽、粪尿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有效切断各种病毒、病菌的滋生蔓延的途径,改善卫

12、生条件,净化空气和环境,实现资源的再生,将农业生产生活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形成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二章 项目背景2.1 项目由来 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南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全省唯一纳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2.1千公顷,其中旱地189.77千公顷,水田72.34千公顷。辖6县2市,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476个村,总人口381.01万人,其中农村住户92.52万户,农村人口332.99万人。全州森林覆盖率61.52%,水土流失面积为9488.3平方公里。全州8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流

13、失治理工程重点地区。由于全州地方财政薄弱,投入有限,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还有近20万人没有脱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广种薄收、烟熏火燎、脏乱臭、蚊蝇纷飞的景象就是乡村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90%的农户生活用能仍以煤、柴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002年,恩施州实施了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由此拉开了全州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建设序幕。2003年,全州8县市又实施了农业部农村户用沼气池国债项目,到2003年底,全州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15万多口。同时,恩施州创立的“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建家、建园

14、、建池)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模式,被农业部推介为“恩施模式”在全国南方地区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3年,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州和争创“全国沼气建设第一州”的目标,计划在2010年前全州完成70万口沼气池建设。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积极支持,干部群众热情参与,进一步掀起了农村沼气建设高潮。但由于全州地方财政薄弱,国债项目资金投入有限,全州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迅速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步伐,恩施州及所辖8县市拟提出利用世行贷款进行能源生态建设,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中的信贷瓶颈。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生态州”建设的需要。恩施自治州享有“鄂西林海”的美誉,是长江中上游和清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承担着1150千公顷天然林保护和147千公顷退耕还林工程的繁重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生态州”,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前提,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的多层次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用能问题,还可保护森林资源免遭砍伐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2 项目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可再生资源、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