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85587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李宏伟一、 课题的提出1课题的界定“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自然生长发育的态势;“生态园”则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的相互关联、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所说的“德育生态园”,是借用“生态”“生态园”的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注、思考德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德育实践。生态哲学有两个最基本的观念:第一,在对待空间关系指向上,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强调世界万物的依存性。第二,在对待时间关系指向上,主张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生命过程的延续性。这些生态哲学观点,就是我们构建“德育生态园”的理论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

2、德育生态园”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发展观下的德育理念和德育实施策略。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命名为生态学。1935年英国的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本世纪70年代,生态系统的含义逐步广义化,它不但指生物学上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指人工生态系统,甚至包括任何自组织的动态开放系统。二十世纪初,以美国科学家和哲学家莱奥波尔德大地伦理学为标志,人类进入了追求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考阶段,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哲学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

3、态学”这一概念,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教育生态学胚芽早就根植于古代的教育之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教育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我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1990年吴鼎福、诸文蔚的教育生态学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1998年5月,刘惊铎、王磊在教育评论中撰文首提“生态德育”一说。不过,上述生态德育的概念尚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属于狭义上的理解。2006年江苏教育研究刊载的南京十三中张恒柱校长的关于生态型学校建设的初步思考一文中 “生态型德育”的提法,已经涉及新的意义,但仅仅是初步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不成系统。二、本课题的选

4、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这一课题是克服传统德育弊端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1传统德育存在诸多弊端:在德育目标上,具有明显趋高特点,很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提出适时适度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在德育内容上,往往会将德育定位于政治教育范畴,忽略对智、体、美、劳诸育中包含的德育资源的开发,也排斥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相关科学的有效介入。在德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练。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在德育时机上,一般情况下,学校德育

5、工作常常是按制定的计划去做,很少对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性研究和预测性分折。在德育效果上,传统德育往往较多追求轰动效应,追求立竿见影,所以对整体而言,有时重形式胜于重实质;对个体而言,较多采用惩戒处罚的压服手段,不能潜移默化。传统学校德育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思和根本的变革。2研究构建新型德育模式是时代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互联网等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而且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6、课题。此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需要积极推动现有学科教学的改革,而且需要包括德育在内的学校工作的全方位改革。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是一致的。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广泛宣传生态校园的重要意义,创建和谐校园,让学生置身于进步创新、文明儒雅、健康愉悦、竞争合作、公正科学的德育氛围之中。1创建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2打造出一批观念前瞻、师德高尚、具有高超教育技巧的名师队伍。3养成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能力及品质。4养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品行,使学生得到和谐、均衡全面的发展。5养成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知难而进等优秀的竞争品质。6培养学生

7、珍爱生命的优良品质。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更新德育观念,将过去形式单一内容孤立的政治德育、人际德育整合成方式灵活内容贯通的有机整体。2调整德育工作思路,创立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3培养高水平的德育生态园教师队伍4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五、研究假设通过对德育生态园的建设,达成校园自然生态环境与校园育人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形成进步创新、文明儒雅、健康愉悦、竞争合作、公正科学的德育氛围,使德育工作步入健康、科学的发展的轨道。六、创新之处1 突出德育的延续性、兼容性、互动性。2 突出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及其发展的和谐性。3将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融为一体。4突出教育合力

8、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思路:德育生态园是一个巨型的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它有着自己的组成要素和结构系统,其中包括外部环境系统和内部环境系统。创建德育生态园以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环境优化、课程教化、过程内化为基本途径,以对个体道德素质的渗透影响为基点,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机制,加强教师情感熏染,渗透学科德育细目,创设生态德育氛围,构建外部“大德育环境”,丰富生态德育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性和谐发展,促使学生成为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道德上

9、高尚、行为上文明、心理上健康、文化上有修养的一代新人。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 网上调查法5吸收借鉴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技术路线: 理论创建与认证调研课题确立实践探索理论验证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设计方案:启动、筹备。检索研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文献,起草方案。确定方案:调查考证,确立课题,撰写方案。修改方案:组织讨论、论证,并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人员培训:由教研处组织培训课题组成员,了解、思考课题,为课题研究做充分准备。2、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10月(1)第一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2)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2月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认真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德育生态园建设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3、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0月对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形成适合校情,具有推广价值的德育生态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