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经验交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850956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经验交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经验交流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怎样来教学? 一、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1、提倡个性化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

2、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认知。“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独立个体的活动,应开放地、自由地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是词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谈观点、体会、想法。 2 、倡导探究式阅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

3、,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教师应重视阅读期待、反思、批评,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同学的回答、对老师的说法,甚至对教材都可以质疑。如在学习搭石时,有学生提出“清波漾漾”应改成“清波荡漾”。就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再翻阅工具书,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学生知道了,“清波漾漾”同样是一个词语。作者用“清波漾漾”和“人影绰绰”来形容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这两个词语后面都采用了叠词形式,读上去感觉朗朗上口,增强了课文的美感。允许学生说出不一样的看法,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探究、爱发现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

4、效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要努力实现先学后教,真正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学方法,自主设计评价方式。要实现有效的学习、合作和探究是有效的方式。合作学习优于个体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

5、训练学生由有序合作开始,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效发展,高效思考、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有成员间的合作探究。这样,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教师们:学生在学习中的任何阶段,其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统一在一起的。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作者“情”的喷涌精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在“情”字上下功夫,竭尽全力挖掘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文章,使之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珍惜学生独特个体的高尚情感、体验、理解,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