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84945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完成,还要注意与语文学科整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恰当运用评价语言进行引导等方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正文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

2、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切入有点、渗透无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注意以活动为载体,实施积极地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技巧具有科学的认识。教师要注重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情感教学心理

3、学(卢家楣著)一书中指出: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学生心理负担来源渠道很多,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甚至是社会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以自己的爱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适应环境,更好地学习。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扮演更多的角色。首先我们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真诚的面对学生,让他们消除顾虑,让学生对我们敞开心扉,敢于倾诉。其次,我们要作为一个睿智的长者身份出现,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取得他们的信任,并能够指点迷津,指出

4、解决问题的办法。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形象,处理问题方法得当,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势必在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健康的心理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灵活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这里包含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故事的启发性和人物的崇高品质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1.构建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教师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形成

5、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槐乡五月表现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则教育我们要具有创新意识;生命的壮歌、天鹅的故事表现了我们要珍惜生命,自强不息;秦兵马俑等介绍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民族的自豪感,表现了爱国情。这些都是极好的范例。上述课文案例或选择自然环境,或选择历史文物、历史古迹,或选择社会、社区,或选择人物,让学生感受历史的伟大、人物的坚韧、浓浓的亲情和生命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2.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

6、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耐搓力差等个性的缺陷,这些都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说感受、读课文、表演课文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理解和表演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逐步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个性行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榜样,比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爱兵如子的彭德怀、坚强不屈的海伦.凯勒、和蔼可亲的爱因斯坦、先人后己的船长、热爱祖国的肖邦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学生值得学习的典范。教学中,师生通过形象展示、自主体验、朗读体味、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感受他们的人格魅

7、力的同时,融入到自己的成长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秀个性。 3.对照典型人物,及时进行心理纠偏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社会阅历缺乏,自我认识不足,他们身上表现出狭隘、自卑、嫉妒、鄙视等心理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教材中优秀的人物品质进行及时纠偏,解决其心理问题,塑造健康人格。例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学生在“自学质疑”环节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出“聂将军为什么对日本小姑娘这么好”这个问题,因为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日本人对中国烧杀掠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聂将军没有必要这样对待日本小姑娘”。看到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知道这是狭隘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8、可是这里的日本小姑娘和一些日本普通民众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他们可能也是被迫来到中国。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树立正确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宽容大度。接着教师可以再深入下去,作为一名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克服“狭隘”这种情感呢?学生就结合日常学习中小事情进行分析:有的说看见自己班级卫生区有废纸,没有捡到垃圾桶里,而是扔到隔壁班级的卫生区,表面看是在爱护班级的卫生,可是没想到这样也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卫生;有的说到我值日的那一天我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可不是我值日的时候,我就不那么注意了这样结合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寻找到完善自己心理的最

9、佳路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阳光健康的心态。三、把握课堂教学,优化学生性格性格特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相对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现代性格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可以促进不同性格的人形成具有积极性格特征的人。基于这个原理和认识,结合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育契机,通过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学生性格,促进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自信心教学实践表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很少有过成功的体验,也就表现不出“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其内心的自卑、自

10、我落后感增强,自我认同感逐步消失。教学中,我针对这样的个体或者群体学生,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会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真正实现“表扬用喇叭,大家都知道;批评用电话,进行单线联系。”比如班级有个学生因为在一年级时请假时间多,导致学习成绩一直都跟不上,慢慢地加强了“我不行”的自我评价,逐渐变得自卑、敏感和内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尤为关注,发现他的普通话水平非常高,就经常让他作为班级领读员,同时给予他充分的表扬。在课后,则单独和他沟通,分析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和课外辅导,鼓励他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融入课堂教学。一段时间以后

11、,他的自信心逐渐树立起来了,课堂上的回答也越来越准确了,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了,在最后的期末检测中,他的成绩达到中游水平。其实,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学生,他们的信心需要我们教师去树立,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自信心,以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2.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落实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迁移运用”上下功夫,教师只是起到“精讲点拨、矫正反馈”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尽可能走到幕后,打造

12、学生的强势课堂。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动嘴学习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有效地加强了人格的塑造。 同时拓宽学习渠道,加大学生阅读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和书对话,让书把他们带领到美丽的世界,领悟人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全面塑造健康的人格。3.在团队中培养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反映出,学会合作是成功的捷径,不会合作则要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标中“合作探究”要求,学习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好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进行学习。同时教

13、师要加强合作指导,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学会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尊重别人的意见等。 四、发挥评价导向激励功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对学生总是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这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他们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以发挥的。教师适时、恰当、准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产生前进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给予表扬和提示。教师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准确的评价、轻轻地爱抚都是对学生积极的评价。作业批改中,一段温馨的提示,一张满意的笑脸,一个红红的大拇指,或是一朵漂亮的小花,都会胜过单纯的优秀、良好等地。 教师的评价一

14、定要本着维护学生自尊,营造和谐、宽松和平等的环境,尽可能的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既要发掘合理的地方,找出存在的闪光点,又要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创设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间心理咨询室能够实现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抓准教育时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10月第二版第一、二、四页2.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3.教育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琦 5.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实施发扬人文主义精神改进 李冰6.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卢家楣7.二十一世纪教育文献 浅论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田志仁8.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精选精评心理学卷 心理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初探 钱妤 文题: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初探作者:仲启强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电话:13775438850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