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84861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心武作品专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心武作品专练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刘心武(1)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2)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3)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却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4)书里是几个中篇

2、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5)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6)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7)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8)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

3、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9)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10)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11)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

4、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12)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13)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14)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15)骤然失

5、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16)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有删节)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中多次写到“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既呼应了文章标题,也表明了作者对王小波的深切怀念和因王小波已经去世的失落之情。B前文写到两座寺庙,后文又提到两座寺庙,结构上首尾呼应,表达上以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对王小波的人生遭遇进行了形象的概括。C第(2)段画线句子在行文上是对自己的动作描写,实质上是内心情愫

6、的一次抒发;句中“银杏树”既是眼前之树,也是心中王小波先生的形象象征。D第(10)段中的“共同语言”表明虽然作者与王小波彼此立场想法不同,但依然能够欣然接纳对方的意见。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作者对王小波的介绍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无论是对其作品黄金时代的态度由误会到欲罢不能,还是对其人的接触和认识,都说明了这一点。B作者很喜欢王小波的作品,但也嫉妒王小波的才情;两人因黄金时代这一作品而最终成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C作者在阅读完黄金时代后,向很多的朋友咨询了王小波的电话,既表明了作者想见王小波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王小波先生在当时并不是很出名。D文章第(10)段

7、和第(11)段的内容表明,作者与王小波先生会面后的谈话其实是话不投机的,但两人并未因此而有争吵,反而成为了朋友。E文章多次提到喝酒,说明两人都是性情中人;作者与王小波因酒而结缘,也是因酒而有了对彼此的深入认识,酒成为了文章的一条行文线索。3王小波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5分) 1C(“也是心中王小波先生的形象象征”错误,因为此时作者并不认识王小波。)2AC(B项“嫉妒其才情”错误,这里只是表明对王小波才情的高度赞赏;D项“话不投机”错误,只是说到两人阐述的想法不同,性格直率;E项“因酒而结缘”错误,从文章看,两人是因书而结缘。)3相貌平平,模样有点凶;不拘小节,随意

8、随性;(回电话的方式;见面交流的问答)憨厚、睿智,而又幽默;(从与作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生前无名,死后才华作品被世人认可。(如很少人知道他的号码,黄金时代当时还不被重视,被随便塞在一小格中等)(每点2分,任意回答出三个方面,能联系文本作答,即可得满分)千叶瓶刘心武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

9、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

10、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

11、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

12、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

13、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

14、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C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D小说第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E“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第段写到妻子和女儿的话的作用。(6分)(3)请作简要概括分析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11(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本题综合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C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准确,但有一定道理;D小说第段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E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2)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第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