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84561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联想 曾耀 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中学 13973701133关键词:体育中考; 健康;教学质量 摘要:体育中考自出台以来,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支持下,该政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考试“指挥棒”从而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现象,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正确理解体育中考的意义,发挥体育中考的作用,规范学校体育教育行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几年来,在

2、中考体育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考试“指挥棒”从而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现象”,项目单一,学生枯燥,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使体育考试工作继续贯彻执行,针对目前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及学生体质出现的问题,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引导学校规范学校体育教育行为,利用现有的体育中考政策,通过改进考试方式,合理设置考试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优秀品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作用。 一、换位思考,转变观念 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是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大举措,是

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加强社会、家长和考生对体育考试工作的正确认识,从而克服学生忽视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弊病。体育教师要培养、诱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体育升学考试能够使广大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为了分数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即体育升学考试也能够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应该在现有的体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充分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形式、方法、手段上,要改变单调、枯燥和训练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

4、想,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情趣,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锻炼和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仅有健康的身心、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为以后从事繁重、复杂、艰苦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通过体育考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大辐度的提高。达到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有益发展。

5、二、深化改进体育中考考试制度,合理设置考试项目 当代社会,“优胜劣汰”,体育竞赛、体育考试,其竞争意识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吻合的,体育竞赛、体育考试要战胜对方,赢得胜利,只有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超过对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训练难度、强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战术水平,科学训练,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通过身体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把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作为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手段和载体来看,就更应该重视学生基础

6、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果体育升学考试的项目少,可供选择的余地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出现,使体育中考成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而且,也违背了新课程“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那就真的成为应试教育。因此,在考试项目设置中增加运动技能内容,如体操、武术、球类等项目,扩大考试内容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同时也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考试项目,努力引导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应试的阴影,回归常态教学。 三、加强体育师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体育升学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学生选择的考试项目越来越多,这就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

7、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要合理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时才会觉得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起到指导示范作用。 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培养、教学能力锻炼、教学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和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如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 体育升学考试的项

8、目设置的变化,使得同一班级的学生选择项目的差异性增大,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课标下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然后应对所任课班级要有一个三年整体的规划和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再是针对每一课时进行精密安排和合理的运动强度及练习密度。要把握好体育中考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压力的尺度,保证学生能通过体育教学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同时最终能圆满地完成体育中考。 四、加强领导,提高体育中考的权威性 各级教育部门要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工作切实纳入教育

9、方针予以足够重视,对体育考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素质教育,用考试这一杠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懂专业,能力强,求上进的同志具体抓中小学体育工作,紧紧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契机,狠抓学校体育这个薄弱环节,只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分工协调,才能使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徐大从.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中国学校体育,20063 中共中央国务院,体育

10、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目前我们大多还是以学习为主 体育还是那么落后 只有专业的体校才有体育事业的发展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

11、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

12、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

13、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三、课程设置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四、课程结构第七条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

14、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第八条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九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

15、泼、主动的学习氛围。第十条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五、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第十一条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二条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