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84056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1.认识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工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理解教育在学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主导作用。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

2、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2) 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中的地位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师参与研究二、常用的研究方法三、行动研究: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发展的阶段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以及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

4、近发展区的理念。2)把握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3)掌握学生个别差异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特别是智力和学习风格差异)在因材施教中的实际意义。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第三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7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把握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理解学习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各派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互相吸取的趋势;2) 理解和把握各派别的学习原理及其各个代表

5、人物的观点。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三、学习的分类四、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一、桑代克的联结说二、经典性条件反射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三、学习的信息加工论观点四、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第四章 学习动机(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把握学习动机的作用。 2)理解不同的动机理论的意义,特别是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指导作用;3)了解学习需要形成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习需要的方法;4)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措施以便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第一

6、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概念二、学习动机分类三、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论二、需要层次论三、动机归因论四、自我效能感理论五、成就动机理论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二、学习需要的培养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指导学习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第五章 知识的建构(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知识的涵义与作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知识的表征存储,理解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2)把握概念定义,概念学习的方式,概念教学的几个问题。3)掌握学习迁移的定义与

7、分类,影响迁移的条件,知识的深化。第一节 知识获得概述 一、知识的含义与作用 二、知识是怎样存储在头脑中的 三、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第二节 理解的生成 一、理解的生成过程 二、影响理解的因素第三节 错误观念及其转变 一、学习者的错误观念 二、观念转变的过程与条件 三、观念转变的教学第四节 知识的应用与学习的迁移 一、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的深化 二、学习的迁移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技能的分类及不同技能的涵义。2)注意运用各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高原现象、练习曲线等理论指导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3)掌握心智技能的概念和涵义并根据其形成的五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节 技能概述一、技能

8、的含义二、技能的分类三、技能和习惯四、技能和个性第二节 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运动技能的结构二、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三、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四、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第三节 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一、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二、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第七章 品德的学习(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品德是一个具有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复杂概念,对学生也不能以偏概全,要综合观察一个学生的行为。2)理解不同的品德发展过程的学说及其特点。3)从影响品德形成的各个因素考虑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并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案。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涵义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三、品德的发展第二节 品德形成及其培养一

9、、品德的内化过程二、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三、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第三节 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其矫正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问题解决的含义,能区分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主动采用一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使用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对学生解决一般和特殊领域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能使用一定的策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潜力的发展。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一、问题解决及其分类二、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知识

10、技能的深化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二、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训练三、具体领域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影响因素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第九章 学习策略(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资源管理策略的不同作用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几种不同策略的使用并训练学生发展这些策略,尤其是对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这对于学生形成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非常重要。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二、学习策略的结构第二节 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细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及其结

11、构二、元认知计划策略三、元认知监视策略四、元认知调节策略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二、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三、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训练第十章 教学设计原理(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和每一目标内部的具体层次,并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分类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组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并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其分类二、教学目标的分类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四、任务分析第二节 设计教学过程一、教学事项二、教学方法三、教学媒体四、课堂教学环境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一、指导教学二、发现教学三、情境教学四、合作学习五、个

12、别化教学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而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2)了解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区分一般性的问题行为于教严重的问题行为,掌握矫正问题行为的不同策略;4)了解教师的领导风格,合理利用教师的积极期望的意义;调整师生沟通的策略方式。第一节 课堂规范的建立与维持一、课堂管理的目标二、课堂规范的设计与维持三、课堂管理策略第二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一、课堂一般问题行为的处理二、课堂严重问题行为的矫正第三节 师生关系与人际沟通一、教师的领导风格与课堂气氛二、教师的期望效应三、课堂的教学目标四

13、、增进沟通的策略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如何应用,行为训练:教学技能地培训。五、课程考核(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二)成绩计算: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按3:7的比例计算本课程总成绩。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专升本).(1版).出版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参考书: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2伍春新,高等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北京.北京师范

14、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1版).出版地: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5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 .(1版).出版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6吴庆麟,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7张大钧.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8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4月.9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1版).出版地: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七、其他(特色、必要的说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