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83899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简介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说写脱节、错别字泛滥成灾的局面,彻底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也为了汉字能早日走向世界,响应冯忠良教授的号召,在对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两轮实验的结果表明,效果十分显著。“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一、变顺应为同化,使识字过程化难为易儿童识字一般多采用逐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该字在该语言环境中特定字义的方法。由于儿童对字形完全陌生,教师又害怕方言音对标准音产生负迁移而尽可能回避方言音,加上书面语言环境与口头语言环境又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儿童的识字过程基本上是一个顺应过程,汉字也因此而难学。

2、“网络再造”识字教学法以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周围事物而获得的大量记忆表象和8900个口语词汇(彭祖智、左都洞研究资料)为图式(原有认知结构),让儿童在教师的指引下,借助业已生成的方言字音,激活原有表象,沿着表象图画简笔画古体汉字规范汉字的程序,模仿古人创造汉字的过程,再造出一个个的现行规范汉字来,并由此而牢牢掌握汉字的基本义和常用的通转义项、通转方法,把一个呆板繁杂、枯燥乏味的顺应过程变为一个主动积极、模仿再造的过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儿童识字的难度。二、依形归类,循声求义,让汉字不再孤立本识字教学法既吸取偏旁部首带字和基本字带字的好经验,又采朱骏声、杨树达声旁有义之说,根据每个汉字部件的特定含义

3、,使每个汉字在汉字网络图中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汉字时能依形归类,循声求义,形、义、音浑然一体。见一字带出纵(声旁)横(形旁)两条线,由义查字找一片。汉字从此不再孤立,说写从此不再分离,错别字从此基本上销声匿迹。三、科学地确定汉字的呈现顺序本识字教学法以儿童已有表象和口语用字频度为依据,确定汉字的呈现顺序,既与字族文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等识字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又特别注重每个汉字的形成过程和本义,充分尊重汉字的严肃性而不削足适履。四、重在识字质量的根本宗旨本识字法高度重视识字质量,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字形为线索,以字义为核心,引导方言音向标准音迁移”的识字教学原则,目的全在于

4、学生在将来能够不假思索地准确运用祖国语言。尽管本识字教学法的实验班两年达到2300多字的识字量,且掌握得较好,但这种识字速度本识字教学法所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推广实验中将适当降低识字速度(两年识字18002000),以便使学生识字更轻松,用字更灵活。五、注重汉语言的运用湖南省浏阳市黄泥湾小学24班在一年实验结束时,一年级学生的周记已达到或超过三年级作文水平,另两个实验班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基本达到五年级水平,且错别字极少,说明本识字教学法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方面是有成效的。六、尚待解决的问题1尽管初中毕业生也能采用本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但需要经过培训并自始至终参加。2识字教材中的课文怎样才能既紧扣生字,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还能满足社会的教育要求;三年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后的后续教材如何解决,其资金和人力问题都不是几个热心人所能解决的。小学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