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表内乘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82817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教表内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教表内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教表内乘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教表内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教表内乘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教“表内乘法”1.理解法的意义是关键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那怎样显出它的简便,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它的简便形式乘法代替?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关键。(1)制造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3+3+3+3+3+3=18为例,我提问6个3,10个3,20个3呢?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在自己汇报过程

2、中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此时出现了第一个认知冲突:已学过的知识点计算不方便,能不能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呢?(2)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解决“认知冲突”在学生用加法计算觉得麻烦时,就会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此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此时出现了第二个认知冲突:怎样将一个加法算式转化成它的简便形式(乘法算式)?这时我并没有过早地进入知识教学,而是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时,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高论”:有的学生说是333333=18,接着有同学提出疑问:“此算式与加法算式基本一样啊,只是把+变成了

3、,不简单啊。”有的说,是6个3相加,是不是既与6有关,又与3有关呢?在这时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会不会是啊?”在此关键时刻,我参与进来问道:“假设是63=18,那6是什么?3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一致通过:3是加法算式里的相同加数,6就是相同加数3的个数。至此,学生达成了一致意见,总结出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就是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如3+3+4+5+6=21.通过再次讨论,学生们又达成一致意见,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的条件是加数必须相同。2.揭示乘法口诀与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乘法口诀是抽象的,只是熟练背诵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那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以23=6,32=6,二三得六为例,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就是口诀中的前两个数,口诀中的第三个数是算式的得数。口诀总是先写小数再写大数最后写结果。如65=( ),用那句口诀呢?口诀是先小数再大数,那就是五六(三十)了,65=(30)。3、自己“编口诀”,激发兴趣,加深理解知道乘法算式与口诀中各数的关系后,在学习表内乘法时,让学生自己试着“编出口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加深了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