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821379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nn.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活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吴朝晖问题呈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感知、理解音乐、学好音乐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些老师自身不重视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内在质量,现实教学中的音乐欣赏课模式单一,方法简单,思路匮乏,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很难达到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内容的目的。我们先看如以下案例:课题:欣赏课瑶族舞曲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学:1.复习学过的几

2、种速度标记;2.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二、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1.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问题沙龙:这节课是一

3、节乐曲欣赏课,整堂课感觉学生都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一节课上完后学生可能掌握了这首瑶族舞曲的结构、民族特色,演奏乐器,但可能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感和情绪,只是完成了老师的“一厢情愿”,课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吴朝晖)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一切情感体验,都必须在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音乐欣赏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乐于参与,使学生同教师保持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中始终保持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具体方法千姿百态,但总而言之,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不

4、求形式,只讲实效。因此,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一切音乐活动是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体验音乐,通过课堂实践,我形成了以下想法: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轻松氛围,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进行“情境”教学,融情入境,情境交融,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所需的意境中,结合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去品尝、去咀嚼,去接触音乐作品中的第一手材料,去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5、力。例如:在世界民族之声一单元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特意将音乐教室布置了一下,将周围的墙上贴满了各国风光的图片,主题为 “走进世界民族之声”,当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被一幅幅的动物图片深深吸引,非常好奇,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聆听各国音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国家并以此命名小组名称,让学生自主选择中参与活动。在这一创作活动中,我们的音乐教室就像是一个旅游景点介绍发布会,同学们都争先恐后通过介绍自己国家的音乐作品或舞蹈等来积极参与,另外,我还提供了一些音乐素材、乐器和服饰来给学生选择,学生运用各种道具或肢体语言并结合音乐的主题来表演参与。使整节课是在以学生为主体

6、的前提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体验各国的音乐文化。以兴趣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热情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法宝,唤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音乐的教育性应与审美的愉悦性紧密结合,音乐教育富于乐趣之中,正如托尔斯基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趣”字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力争做到“开篇趣在先”、“进程趣更浓”、“结束趣有余”,在中学阶段虽然仍可以适当地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但更主要的是靠精心选择的内容和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每堂课中,我就采

7、用了简单而又富有趣味的声势律动导入,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旋律的起伏及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与情感变动,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参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又如为了让学生了印尼音乐我专门设计了一课体验甘美兰,单一的欣赏印尼音乐可能会比较枯燥,学生不会记住印尼音乐的特色,看一遍也可能只是过眼烟云,为了让同学们感受牢记印尼音乐的特色,我把了解甘美兰音乐作为这一课的突破口,借鉴奥尔夫教学方式,从唱歌曲鹦鹉到自制打击乐器演奏,然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整个课堂学生在唱、奏、听、看中体验到甘美兰音乐的乐趣和特点。(后附案例)创设开放式课堂,动静转换,

8、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中强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解释和再现音乐,这些方法好就好在以极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音乐的殿堂,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音乐着迷。我们要把“动”引到音乐课堂上来,要鼓励学生动起来,从集体到个人,从局部到全身随音乐而动,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例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中,我运用较多的小组讨论和创作表演形式,恰到好处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体验音乐中对个人物和情节的刻画,体会不同任务场景中音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们在大卡、中卡、小卡

9、上对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在活动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学生在这种动静转换中体验、感受音乐,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单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都只想听别人说,结果举手得人寥寥无几,课堂陷入很尴尬得状况。由于课堂在这种枯燥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中把问题抛向学生,所以整个课堂

10、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会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办?如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觉自愿地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让问题在学生的全员参与中潜移默化地理解音乐。于是我在后面的课堂上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在上第二个班的课堂上,把这个问题的解决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分六组相互讨论并说说们的感受并用你们的方式表现一下音乐(用表情、手势、动作等)。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每组都不甘落后,既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我们组认为: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旅律悠扬

11、,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们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我们组听出来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请大家掌声表扬这组同学!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重体验,轻讲解,带动学生全面参与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具有共同的年龄

12、特征,具有共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教育状况、个人天赋,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学生又存在着发展的差异。苏霍林基有一句名言:“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没有两个像两滴水那么相似的儿童。”因此,音乐教学过程要讲究分寸感,注意哪怕是些微小的不同,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从某种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

13、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例如: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14、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之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教师及时进行小结评价。又如:我设计的以认识音乐体裁这一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结合组队,分别展示几种歌曲体裁:颂歌、摇篮曲、圆舞曲、进行曲。结果一些爱好唱歌的同学用他们那美妙的歌声,展示了颂歌体裁歌曲的风格特点;还有一部分参加舞蹈队的同学随着圆舞曲的音乐翩翩起舞;另外,还有一些参加过鼓号队、

15、腰鼓队以及对打击乐器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也聚集在一起,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充分体现了进行曲的那种雄壮、激昂,豪迈的特征。整堂课上,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动了起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知识或技能目标(含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鹦鹉了解印度尼西亚民歌的特点。2、了解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并参与体验佳美兰合奏的特点。发展目标(含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佳美兰合奏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特色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演奏的愉悦。课型体验式+要素组合环节时操作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前预备活动五分钟节奏练习:3/4 拍手、肩 拍退 响指 1、学生看节奏说出是什么节拍,并说出3/4 节奏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