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82056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 南部中学 陈臻 新课程倡导“先学后教” 。学生“先学”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并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自学能力,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呢? 一、了解学生 要“先学后教”,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学知识情况。 了解学生前一年甚至是前三年的教科书、教学用书及教学目标。如:人教版数学之首有“主编的话”和“本册导引”:可以

2、知道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以及在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内容。老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知道学生原来学过的知识,本学期还要学习什么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尤其是遇到新接班,教师更要通读学生已经学过的教科书。 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 仅仅知道学生原来所学知识还不够,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掌握的情况。如: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在哪儿?思维基础如何?这才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用平时教学、作业反馈、单元检测、上学年或上学期的期中期末试卷、访谈和观察等手段来分析,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与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要知

3、道学生在五、六年级就学过“算式”与“方程”,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前三节学过的解一元一次方程;还要了解学生对“算式”与“方程”是否熟练掌握,掌握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分析技能。 学生需求什么知识。 是否适当预测学生需求什么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新内容是有很大帮助,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盲点又在哪里?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更利于他们学习,就怎样去设计提要,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能学会什么,怎样才能学会,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面向全

4、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才是比较理想教学,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二、注重理解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学”,先学就是阅读课本,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就是指不会学习的人。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他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所替代不了的。初一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技巧,除了数学课本难以读懂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教师不重视课本的阅读,更谈不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5、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从书中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的技巧: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书中的叙述、旁注、概念、定理、思考方法、操作方法、问题与要求都不要遗漏。如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3.1.2“等式的性质”一节的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性质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乘同一数”,“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应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除以同一个数”中的“数”为什么不为0呢?而“乘同一数”中的“数”可以不可以是0呢?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容,

6、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又如,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3.1.1“一元一次方程”一节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实包含三层意思:1、含有一个未知数(或一个元);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3、方程两边的式子都是整数。尤其是第3层意思同学们容易忽略,因为它是从前面的方程中总结出来的,书中没有明确指出。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练习的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列出导学提要,以便使

7、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挖掘教材 初中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要完成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第三章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实验与探究”的“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时,把0.化成分数。 设0.=,则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8、10得:9.=10,那么10-=9.-0.=9,解得:=1 即0.=1.学生百思不得其解,0.=1怎么可能相等呢?约等还可能。让学生思考与交流,最后进行交流汇报。经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自主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教材,设计科学的提要,使他们发现数学、喜欢数学,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努力提高读书能力。提要要精心构思,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讨论等自学形式,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主动的学习,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