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和一湖水.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81101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杯水和一湖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杯水和一湖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杯水和一湖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杯水和一湖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杯水和一湖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杯水和一湖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杯水和一湖水” 【原题呈现】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导引】本文可通过“抓关键词句”,抓住“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这句关键句,而后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作文为哲理故事类材料

2、作文,材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人应该用宽大的胸怀去消解人生的苦痛”。材料的中心十分明确,考生只需结合对材料的理解,作出自己合理的回答即可正确立意。纵观多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在内容上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一是引导考生审视内心。这道题目,考生既可以从关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写,也可以从审视内心修养的角度上说,审题的难度不大,这也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1. 要有比湖水更宽广的胸怀一杯水和一片湖水的区别在于容器的小大不同。人心可以比湖大,比天大,超越宇宙。只要有足够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就能够战胜生命中的各种痛苦。如果只有一颗狭窄的心,那就只能忍受一点点的痛苦,只会怨天怨地,整天

3、抑郁难受,结果是一事无成。2.努力奋斗,化苦为乐苦和乐(甜)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产生苦和乐(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物质方面的,也有主观精神方面的;有个人生理感官的,也有社会心理的;有历史条件的,也有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等因素。苦和乐(甜)的转化与这些因素和条件是相关的。如:一个人的客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能努力地创造条件,改造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理想得以实现、事业获得成功,会使痛苦转化为快乐,品尝到了“苦尽甜来”的滋味3.分担忧愁,分享快乐一个人独当忧愁,愁何以堪?众人分担忧愁,忧愁终被化解。众人分享快乐,最终变成无数个快乐。个人要融入集体之中,共同创建和谐社会。【例文】谙熟平和

4、,淡漠浮躁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能弹出惊世的绝唱。” 每一个人的人生总是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或苦痛,面对苦痛,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抱怨,而应该以平和的心去看待。平和的心就好比湖水,可以化咸苦为甘甜;浮躁的心则如杯水,让咸苦愈加浓烈。回望历史,品味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落霞尚漫天”,咀嚼韩愈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感受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番话语,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名人,纵使年老体衰,纵使毫无余力,但仍有一颗永不泯灭的心,这何不是因为他们淡漠了浮躁,领悟了怀有平和之心,方能壮志凌云的真谛,从而升华了人生,腾飞了壮志。再看今朝,以平和之心看待苦

5、痛的最终收获成功的事实在不胜枚举。众人仰望的林丹,原是一个浮躁而有些自负的运动员,比赛中遇到的挫折苦痛让他及时反省,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雅典奥运会的失败教会我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比赛和人生。”这是因为林丹能及时地淡去浮躁,谙熟平和,到今天,他已握有了17个世界冠军头衔。韩国总统朴槿惠,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总统女儿韩国独裁者总统朴正熙夫妻先后遇刺、众叛亲离,带给少女时代的朴槿惠噩梦般的回忆。但她却以平和的心态,在沉寂20余年后,踏着父亲的足迹,重新走向青瓦台,成为韩国第18位总统,史上第一位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有句名言“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没有父母,没有丈夫

6、,没有子女,是多么不幸啊,然而朴槿惠却没有抱怨,而是以顽强的忍耐力,重返曾给她留下悲伤记忆的韩国政坛,他要带领韩国走出后危机时代,成为亚洲的一面旗帜。难道这不是最美的人生姿态?罗素曾说过,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礼物。面对苦痛,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他们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从而“弹出的惊世绝唱”,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启迪吗?唯谙熟平和,淡漠浮躁,这是境界的升华,也是是最美的人生姿态!【点评】本文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通过“回望历史”、“再看今朝”领起各部分内容,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林丹”“朴槿惠”这两个典型事例,很有说服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结尾通过名言升华全文的主旨

7、更上一大亮点。痛的咸淡,取于自己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含盐的一杯水和含盐的湖水让弟子品尝,弟子得出不同的结论。禅师告诉弟子:“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是的,生命中痛苦的咸淡,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心胸。为什么生命中痛苦的咸淡取决于自己呢?因为你如果心胸宽阔,选择当一片湖,那么你生命中的痛苦将如湖中的水-纯净甜美。反之,如果你心胸狭窄,选择当一杯水,那么你生命中的痛苦将如杯中的水-咸的发苦。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左迁龙标时,他心胸宽阔,选择当一片湖,承载了生命中的痛苦并加以稀释,而另一些被贬的人却怨声载道,叫苦连天。这是因为王昌龄心胸宽阔,认为被贬,这是生命中遭

8、遇的痛苦,我们已无法改变,既来之,则安之,他将这种痛苦稀释淡化,乐观生活,品味生活,从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昌龄选择做一片湖,让它纯净甜美。抱怨者选择的是当一杯子,让痛苦在杯中加深,从而荒废了人生。美国旧金山患童麦克斯,虽患白血病,却乐观地将生命中的这一痛苦洒向湖中加以淡化,梦想能像蜘蛛侠一样拯救世界;中国宁夏福利院中的孩童,虽然失聪,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仍然积极面对生命中的这些痛苦。他们都还是孩子,但他们都懂得要做一片湖,要稀释淡化生命中的痛苦,快乐地活着。反观有些人,在生命中遇到痛苦时,他们心胸狭窄,选择的是杯子,让痛苦咸的发苦。前不久发生的“昆明暴恐砍杀无辜百姓事件”就是

9、一个典型。这些犯罪者,他们将自己生命中的痛苦贮存在小小的杯子里,他们抱怨社会,憎恨所有的人,以致砍杀无辜百姓,造成血案,成了千古罪人。如果他们能选择当一片湖,将自己生命中的痛苦在湖中稀释淡化,以宽阔的胸襟看待社会,对待别人,不怨天载道,那么他们就不会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也就不会锒铛入狱,沦为阶下囚了。由此可见,禅师的话真的是智慧之晶:生命中的痛苦取决于盛它的容器,即只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是否心胸宽阔-当一片湖,还是心胸狭窄-当一杯水!【点评】本文扣题准,入题快,中心论点鲜明。作者选用古今中外典型事例,运用正反对比进行阐述,很好地论证了全文的观点,尤其是“昆明暴恐砍杀无辜百姓”事件新颖典型,具

10、有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的作用,给人以启迪与思考。清心如湖一把盐撒入杯中,仍是苦涩难耐;更多的盐撒入湖中,却有了甘甜的滋味。盐始终是盐,只是因为湖水之大稀释了咸涩。禅师所言,看似生活小事,实则人生至理。人生痛楚长生难灭,始终胶着一杯之中,不免苦水翻腾,不得正果。清心如湖,胸怀包容,水天一色之美便尽在眼前。胸怀广博,有容乃大,一湖亦可笑纳百川。胸中既有浩浩汤汤之气,坐卧便见吞吐天下之势。大开大阖之间,万古苦痛尽付流水东去,又怎会挂碍不通,郁结于心。包容天下,便可为常人难为之事,成常人难成之功。战国乱世,天下大争,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唯有秦国自铁血洪流之中崛起大出,正以秦孝公之包容善纳。秦公包容诸侯卑

11、秦之丑,包容先君战死之痛,更包容青史不显之隐。方有商君变法,方有秦国强盛,方有渭水之滨掀起的惊天巨浪。若是秦公胶着抱怨,锱铢必较,则不免大事难成,甚至亡国灭种,徒为天下笑耳。胸怀广博以容纳,更需一颗清心以净化。苦痛长生,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林林总总此消彼长。哀大心死,如死海之心湖可还有甘甜之水么?人生之甘美,便在于饱经一路荆棘之后,仍有一颗清心,愿意追求湖光山色之美。国内首部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作者车洪才先生正是如此。在他面前的,是视力和听力衰退的苦恼,是受命运左右的无奈,更是三十六年的遗忘与等待。即便如此,他仍怀着一颗清心,在苦痛之中,日积月累,兢兢业业。最终成就了二百多万字的巨著,也成就

12、了一代学人的丰碑。清心如湖,湖光山色之美便有了时光的雕刻。清心如湖,包容而博大,坚守而宁静。然而人生并非只有苦痛充斥,亦如庖厨之中并非只有咸盐调味。世上本无事,唯庸人自扰之。何必过分在意苦涩,甘甜又何尝不是引人奋发的力量。即便在苦痛之中,仍要保持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孝公心中的天下,车老心中的事业,不都是引领他们苦尽甘来的灯塔么。放眼生活之中,身边也不乏如弟子般满心埋怨之人。但生活本就光影交错,明暗共生。只需一点包容、一颗清心、一丝甘美,人人都可是点化自我与他人的禅师,人人都可轻而易举地积蓄生活中的正能量。清心如湖,胸怀包容,向着美景,去见证水天一色。【点评】本文标题形象生动,亮人眼眸。作者以“孝公心中的天下,车老心中的事业”这两个典型事例来阐述“清心如湖”方能引领他们苦尽甘来,最后点明,“只需一点包容、一颗清心、一丝甘美,人人都可是点化自我与他人的禅师,人人都可轻而易举地积蓄生活中的正能量”,可谓画龙点睛之笔。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