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金融审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79727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税金融审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财税金融审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财税金融审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财税金融审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财税金融审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税金融审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税金融审计.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税金融审计财 政【概 况】 2005年通州区财政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委三届二次全会和人代会所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北京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强化财政基础工作,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构建和谐通州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宋 兵)【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2005年财政收入实现1162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69万元,增长13.2%。其中:市区共享收入

2、完成96883万元;区固定收入完成1104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6596万元;基金收入完成1776万元。财力完成310478万元,比上年增加66761万元,增长27.4%,分项完成情况是:地方财政收入116296万元;市返还资金69247万元;市追专项68295万元;上年结转40332万元。2005年财政支出本着保政权、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力打造北京新城区基本框架的总体部署,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投入力度;保证教育、卫生、

3、科技文化等支出的依法增长, 2005年财政支出完成260301万元,比上年增加52172万元,增长25.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定增长为本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宋 兵)【加强投融资平台管理】 年内,加强投融资平台管理,规范平台资金拨付程序,资金拨付实行部门联合会签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平台在资金使用上的聚焦整合功能,把区财政、市支持、政府信贷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统一纳入平台,按项目进度统一调度,全年累计拨入平台资金达14.7亿元,拨出资金11.5亿元,为本区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全年共受理担保项目72个,担保金额

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和58.2%。继续推进银农合作,全年共安排涉农担保资金500万元。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持适度举债,控制政府信贷规模,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努力规避政府债务风险。(宋 兵)【创新完善乡财政管理体制】 区政府继续实施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和对纳税大户及企业领导班子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区财政结合本区实际草拟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乡镇事权支出范围的意见,并坚持以建立事权财权相结合的乡镇财政预算体系为目标,调整区镇两级利益分配关系,加强区级财政调控能力。调动区与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乡镇税收实现254652万元,

5、占全区税收总额的66.3%,同比增长33.6%。11个乡镇全部实现增长,其中突破3亿元的乡镇有潞城、梨园、张家湾、永顺4个镇。(宋 兵)【加大“三农”工作投入】 区财政局对“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公共财政进一步向农村倾斜,2005年全年支农总支出25848万元,同比增长5.7%。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完成粮食直补工作,共为7万余户种粮农民发放直补资金2357万元。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支持精品蔬菜、林果花卉、养殖、籽种等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建成蔬菜保护地1.2万亩,完成4.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积极落

6、实资金,全面完成200个村的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及时安排专项资金,严防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发生。落实基层公益事业资金5366万元,推进农村基层公益事业建设。(宋 兵) 【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2005年,教育投入521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拨款36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0.1%的3.6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费支出36113万元,小学生年均教育事业费3854元,比上年增加528元,中学生年均教育事业费4047元,比上年增加997元,达到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宋 兵)【继续加大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投入】 2005年区财政局继续加大

7、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投入38382万元,比上年增长23.8%。截至12月底,全区共有城低保享受人员4367人,拨付城低保资金949万元,拨付粮油帮困资金181万元;农村低保享受人员7374人,拨付农低保资金368万元。发放优抚、社救对象定期定量补助965万元,并拨付资金80万元,完成优抚、社救对象危房翻建任务共80户。其中优抚对象20户,安排改造补助款32万元。社救对象60户,安排危房补助款48万元。逐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到12月底,全区共有11个乡镇的483个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累计参保人数311964人,并为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13364名参

8、保人员发放报销款2091万元。医疗保险改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稳步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障贫困人口及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通州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宋 兵) 【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区财政用于支持通州区的重点工程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共计123486.8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入119475.7万元,主要用于北苑立交桥工程建设16000万元;运河东、西大街道路建设19300万元;九棵树中路、怡乐西路、漷马路等城镇道路市政管线排水工程建设16800万元;京津公路平移改造工程建设10500万元;运河城市段滨河路道路工程建设8300万元;北关高架桥工程

9、建设8200万元;用于玉带河大街综合整治工程建设6000万元;宋郎路道路工程建设5000万元;六环辅路道路及地下管网工程建设5320万元;新华大街、故城东路、新仓路等景观改造工程建设3350万元;潞苑东路二期工程建设3443万元;全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1500万元等。(宋 兵)【健全投资评审机制】 加强投资评审制度建设,完善通州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将原定100万元以上要进行评审的项目,调整为“同阳光工程50万元以上等额”的项目,也要进行政府投资评审,真正做到“阳光财政”。进一步扩大项目评审范围,逐步由区重点工程向各类基本建设项目延伸,由区政府投资项目向工业园区和乡镇投资项目延伸。全年共完

10、成运河西大街、玉带路、宋梁路等工程预、决算评审39项,送审金额8.3亿元,审减资金1.8亿元,审减率达21.3%,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中有16个项目为自评项目,送审金额2.4亿元,审定1.7亿元,审减金额0.7亿元,审减率为29.8%。(宋 兵)【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逐步深入】 2005年区财政对全区预算单位的人员、公用等基本情况和市政、交通设施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摸底。初步建立人员经费信息库、公用经费信息库、公用车辆信息库、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库、交通设施信息库五个财政基础信息库,进一步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为完善定额标准,细化部门预算,深化财政改革打好基础。以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所涉及的

11、人员经费财政、财务政策汇编为参考,以工资统发和国库集中支付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将人员经费细化到节级科目,公用经费合理分类、分档,专项经费按轻重缓急逐一审核,力求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宋 兵)【加强会计管理】 区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全年共依法办理6家会计服务公司开办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审批工作;认真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规范财经秩序;精心准备、严格考纪,成功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年共有4472人在本区报名参加资格考试,比上年增长63%,1185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合格率43.2%,

12、树立通州考点的良好声誉;注重质量、强化服务,加强全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及培训,圆满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本区水利系统、教育系统、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专业会计培训、有效提高全区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宋 兵)【政府采购工作进展顺利】 深化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在完成全区公务用车清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编制内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采购“五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保险、统一定点维修和统一定点加油,有效规范公务用车管理,节约财政开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聘请社会特邀监督员,构建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并重的监管体系。全年共完成采购项目167个,采购预算金额22317.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011

13、3.7万元,节约资金2204万元,资金节约率达到9.9%。(宋 兵)【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区财政为顺利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成立通州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于4月29日,对通州区48个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3161名统发人员进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工作,涉及金额2510万元,截至12月底,本区财政统发工资总人数已达19895人。并从区属预算单位中选择6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6个一级预算单位分别是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经管站、区残联、区安监局、区地震办。这6家试点单位已成功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宋 兵)【完善项目库建设】 为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合理安排区政府投资,结合通

14、州区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实际及2005年重点工程和折子工程,区财政局编制支农项目库、基本建设项目库、社会保障项目库、企业项目库、教科文及行政政法项目库,入库项目556项,涉及资金73.8亿元。项目库的建立和实施,对规范财政管理、把握资金投向、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投资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年共争取市级资金突破14亿元,有效支持通州区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宋 兵)【继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机制,对预算安排的各项专项资金加强事后监督管理。在制定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反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通州区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反馈制度实施办法。该办

15、法中规定,凡是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都要对资金支出进度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按期填报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反馈。并开展对大额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5月,配合市财政局监督分局对本区37个资金项目进行延伸检查,涉及资金9783万元;9月,对本区8家中小企业的1177万元市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宋 兵)税 务国 家 税 务【概 况】 区国税局位于通州区运河东大街83号,有干部职工386人,内设11个科室,1个直属单位,3个事业单位,11个基层税务所。2005年,区国税局提前51天完成全年税收

16、任务。全年共组织区属税收收入140857万元,同比增长18.1%。形成区政府可支配资金18509万元,同比增长20.6 %。(孟祥胜)【征期申报方式多元化】 年内,区国税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北京市国税局总体工作部署,在私营以上企业中大力推广电子申报,及时组织企业进行集中培训,加强日常操作辅导,充分发挥电子申报便捷高效方便纳税人的实际作用,广受纳税人欢迎,年内,75%已采用电子申报方式,其中网络申报10812户,IC卡申报1519户。逐步形成以电子申报为主体、手工申报为辅与个体银行网点纳税申报相结合的多元化申报格局。(孟祥胜)【骨干税源带动税收增长】 区国税局根据全区税源规模及发展情况,分别筛选确定国家级、市级、区级和所级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