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79584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汇报精品.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老师:大家好!早在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五年(20072011)发展规划中,我们各位教职员工就已经看到文化班与美术班同学存在不同的学习特点,提出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采取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文化班相对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成绩与美术班活跃灵动的艺术氛围互动起来,交流促进”的对策,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本学年开学以来将近一个月,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已经逐步进入了正常轨道。如何采取实际行动,将文化班与美术班两类教育对象的各自长处发挥出来,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将两者各自的不足弥补掉,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面前。首先,不管是文化班学生还是美术班学生,都是我们七中的

2、学生,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予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同时,目前正处于新课改时期,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路子,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领会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改理念,将是很有好处的。我们有必要在认识的提高和行动的落实上,为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作出努力。下面,我给各位提供几篇关于新课改过程中的反思文章,希望各位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更希望各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消化吸收!楼平2008.9.23第一篇学生“倾听能力缺失”的几个具体表现一、发言是在群体中

3、进行信息交流分享的意识缺失发言是为了给老师听。在学生看来,学生的课堂发言,是为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都需要老师做出判断。因此,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无关。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别人发言的时候,自己没有想说的话,就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如果有自己想说的话,就举手“排队”。发言是为了表现自己。在学生看来,发言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能。于是,在课堂上拼命争取发言机会。尽管别人在说,但是,还是时刻在准备着抢到下一个发言机会,而不去听别人的发言。二、发言是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缺失。没有团队共同努力获取正确观点的意识。不善于从别人的观点中来思考如何建立起团队共同的观点。三、尊重发言人的意识缺失。表现为别人发言时

4、打断别人,或根本不把别人的意见当一回事情。四、倾听本身就是学习的意识缺失。导致倾听的时候,不能够进行科学的思考。或者,倾听时候,边听边进行科学思考的能力差。当别人发言之后,不能对对方的观点做出科学的概括与转述、综合、批判、推测、提炼、修正、启示自我创新。训练策略:依照前面谈到的,倾听需要从“认知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行为表现”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第一,倾听的认知过程训练。一个人是否在倾听,一个基本表现是他在群体或者个体交流中,是否在一边听,一边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思考就是认知。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具有哪些认知心理特征?概括与转述在倾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听懂”的标志是自己能够把讲话人所

5、讲的内容概括下来。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并抓住要点,算是听懂;能够通过内部组织语言最终向别人转述出来(简要的,抓住要点的、明细主旨的)。这就需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批判批判,就是对发言者所表达出的观点在联系和比较中进行是否符合实际的、是否全面的、是否科学的、是否有新意的、是否有价值的判断过程。其基本特点是将听懂的观点与自己过去了解的观点、于自己了解的现实状况、与其他人的发言相联系,做出比较,最后依据上面的标准进行比较,提出问题。归纳、综合、抽象对不同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将从不同侧面表达出来的观点进行综合,最后得出新的观点。推测根据对方发言的表情、态度,对发言者表达出的情感态度进行推测,根据对方发言的言

6、语表述情况,对背后的意思、没清楚表达出来的意思做出推测。启示自我创新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对自己原来的观点做出修订,从而得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第二、倾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倾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的是倾听着在群体倾听过程中,自己感受到倾听行为表现对发言者、对自己的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包括如下方面:分享分享,是现代人际的一种重要态度,表现为信息传递双方对信息的共同肯定。发言者愿意把信息传递出来,倾听者愿意接受对方的信息。尊重尊重,是现代民主的前提。也就是说,倾听者,尊重对方发言的权利。因为,发言者和倾听者在群体之间是平等的。欣赏欣赏,是对对方发言的表现和内容的肯定态度。互助与

7、合作这是团队学习的重要态度。我们必须倾听你的观点,因为有了你的观点,有了他的观点,我们的段对才能最中形成团队的观点。因为是团队,所以,我们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得出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观点。如果发言者的观点有了问题或偏颇,需要通过倾听去发现并给对方以帮助。支持与鼓励发言者可能在群体交流中出现情绪障碍。需要通过倾听,了解对方的内心并最终给对方以支持和鼓励,使其摆脱情绪障碍。第三,倾听的行为表现训练。在对方发言的时候,眼睛关注发言者。思索状。认真的听对方发言,不在特殊情况下,不打断对方。注意力集中,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没有干扰自己思考和用眼睛向对方传递自己边听边产生反应信息的多余动作。用眼睛向对方传

8、递赞赏、鼓励、尊重、提示等与关注等信息。对方发言结束后,及时做出相关的判定、概括、综合、修正、提问、帮助等反应,并与对方进一步展开交流。第二篇反思老师对学生的爱周莉:一个学生如果长期生活在受宠爱的环境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妄自尊大、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目空一切,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对别人只看到不足,看不到长处,希望大家都围着自己转,跟着自己跑。由于他们一直受表扬多,接受批评少,使得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短处,认为自己最聪明、了不起,干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不如我。高启山:说得好!爱,不等于纵容,不是溺爱;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责任以及这种责任的落实!李玉兰:学习动机就是激励

9、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间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并且,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任务。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我采取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打击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高启山:少批评不是不批评。对于某些学生,适度的批评甚至惩戒,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新课程中有一种倾向:鼓励了,就不敢批评了,不敢惩戒了,这是不可观和辩证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发展。陈建文: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有客观的和

10、主观的。客观上,是学生知识的缺陷对教材结构不适应;或是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不当。主观上则是学生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惰性心理。高启山:自信,与归因方式方法有关系。建立自信,需要理想的、积极的归因策略。从研究者的研究来看,综合各种条件,理想的、积极的归因模式包括如下方面:(1)不断发展、增强的内控信念。将学习成败归因于自身主观因素(能力、努力),增强责任感、成就感、能力感。(2)学会策略归因。将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学习的策略方法(认为失败与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有直接关系)。(3)学会兴趣归因。将学习成败归因与自己对学科的兴趣(认为失败与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关系)(4)客观地认识外在不可控因素。客观地认

11、识外在不可控因素,并坚信改变自己可以改变外部环境,是不可控因素变为可控因素。第三篇“承认并尊重独立性”涉及到民主和自主在“教学关系”中,余老师首先讲学生的特性,一是“向师性”,一是独立性。其中,余文森老师强调:要承认、尊重、深刻认识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这个话题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关系到能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和民主教育”的问题。独立性,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我是我而不是你。他不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区分的,主要指的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首先涉及到民主和民主教育的问题。我们在追求一种民主的社会,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着民

12、主与法制的教育,实践着“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人”的理想。余文森老师在“学生特性”里谈到了学生的向师性,“向师”的原因是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学问。一个人是否民主,“能不能尊重和承认他人”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志,做到了,你具备了“民主的人”不可缺少的要素构成。你尊重和承认学生的独立性,说明你的观念里面有了民主的成分。尊重不是“赐给”,而是一种平等处事、交往的态度。你做到了,你的学生因为“向师性”,也就会得到关于民主的积极的影响,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他就逐渐形成“不会强迫他人,承认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第二,关系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问题。尊重和承认学生的独立性,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

13、“实践新课程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一个基本特性是“自己独立的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是因为自主学习(自主,是一种心理状态,体现学生对学习主动选择的情感倾向和心理需求,体现为想学、要学、独立地学,能够自我监控、调整、反馈、激励地学,学后,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套度和价值观”的同步的、整体的发展,特别是实现自主意识的发展。我们承认并且尊重他们的独立性,承认并尊重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承认我们的“说教”不能够代替他们的思维和“自我建构”,相信他们能够学会,才能够在教学中放开手脚,让他们自主,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第四篇教学情境是什么余教授在讲到教学情

14、境是这样说:教学情境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指示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与实际事物相关的背景.这句话我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个方面是表现知识本质意义的(是什么),促使学生能够理解的背景;另外一个方面,是运用这个知识的背景,也就是说让学习者知道、了解这个知识有什么用的背景.不同的教学目标,情境也是不同的.例如:理解”寄生”这个词.(”人就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学生理解这个词,需要把”寄生”放在”鸟寄生在苇里”这样的环境中去思考.想象人怎么像鸟寄生在苇里,怎么依赖苇塘来生活,从而理解积寄生在这里的意思.这个情境,是理解词语所依赖的背景(语言文字所描绘出的情境).而如果让学生运用这个词语来写句子,那么,这里面

15、有一个”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句子?”的情境.我用这个词语写句子,是有用的,是需要的.老师让我写.这是一种情境,但是这个情境中,学生是被动的.”看看寄生这个词语都可以用在谁的身上,看谁想得多,看谁用的合适?”这样的情境是学生要去探究”寄生”的运用范围,展示自我进行竞争的情境,学生可能是主动地.教材往往要求“造句”写一篇文章,提出的是能力要求,但是,他没有提供学生去体会“运用掌握”这个知识的”价值”的情境,需要我们创设.之所以要画蛇添足地谈”运用知识”的情境,是想强调:我们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更多的是“运用知识”需要运用知识”的情境.刘华山教授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物理课,学习”动力与动力臂的关系”.老师先让学生从门把手部位推门,再从“合页”处推门,然后谈感受:同样,在不同的地方把门推开,有什么不同,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是展示知识的直观背景,同时也展示了”运用知识”的背景学习了知识,就能够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第五篇关于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想除了道德层面的以外,我们还需要重视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的积极价值;认识到知识技能在人们、在社会、在人类发展中的积极价值。从而形成他们尊重知识的价值观。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去体验的,一方面结合自身的经验来体验到,深刻的体验到;另一方面是参照别人的经验来获得间接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