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77683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文字演变教学设计印江二中:陈晓鹏时间:2014年12月10日 地点:印江二中录播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等的学习,明确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三、情绪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满感,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差别,了解汉字的演变。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

2、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导入新课设计教学工具:教材 多媒体 PPT 通过中国娃歌词导入新课。教师:从歌词中我们发现两个关键词:中国话和方块字,而我国汉语言文字法规定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那么我国历史上有文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录了什么内容?由此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板书课题)以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一、文字来源的传说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文字的起源的幻灯片并让学生阅读课文后 “上古结绳而治”和“仓颉造字”的传说后回到幻灯片上的问题。二、文字的萌芽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刻字符号图片,讲述我国文字是由刻字符号演变而来的。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听讲。三、文字的形成1、甲骨文教师:多

3、媒体展示商朝龟甲,引导学生察看龟甲或兽骨上的裂纹呈什么形状,结合课文回答由1-4个问题。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和含义,明确甲骨文是一种比较难成熟的上古文字。结合现实,剖析鬼神迷信思想的发生根源,辅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甲骨文的造字法和字形构造教师:多媒体显示许慎肖像图和汉字的构字方法演示,知道甲骨文和今天的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其中构字六种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注、和形声。这些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齐备。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体会甲骨文与汉字的造字法和字形构造,思考课文阅读与练习题。四、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汉字1、从甲

4、骨文到汉字的演变教师:多媒体展示汉字字形演变图,让学生区分甲骨文与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初步把握我国文字演变的发展趋势。学生:观看汉字字形演变图,通过展示幻灯片欣赏、辨别甲骨文与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图问文进行对比以加深对甲骨文和汉字的认识。2、甲骨文的意义讨论“通过甲骨文汉字的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剖析得出“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转化而来的”。这种设计在于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教师归纳总结: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含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马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

5、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发生了重要影响,并且结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发明和结晶,它不仅是一种宣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随堂练习 1.我国最古老的记事方法是( ) A上古结绳记事 B.仓颉造字记事 C.甲骨文记事 D.金文记事 2.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 A 我国最早的文字 B.我国最早的结绳记事画C.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D.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 3.下面有关甲骨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的文字 B.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D.甲骨文中已经齐备了许慎在说文

6、解字里总结的六种汉字构成方法4.请你在以下有关汉字的评价中,选出正确的项( ) 汉字历经千年不衰,形声表意电脑时代汉字因为输入慢而将走向拼音化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虽然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根。 A B. C. D. 教学反思本课是第5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中的第1课,相对于前面的知识,本单元的知识通俗易懂,整课下来效果不错,堂气氛好,学生的记忆情况也不错,做题的正确度也高。但教学难度大:内容少、知识延伸弹性大,教师不易把握。附:板书设计第19课 文字的演变一、 文字来源的传说二、文字的萌芽三、文字的形成1、甲骨文2、甲骨文的造字法和字形构造四、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汉字1、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2、甲骨文的意义印江二中录播课教案文字演变教学设计历史组:陈晓鹏2014年12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