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77153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点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2、通过丰富的实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4、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5、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6、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7、能够熟练地画立方

2、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8、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技能点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3、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4、能识别简单物体

3、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过程与方法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3、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4、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5、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

4、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6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技能。3、 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5、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

5、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6、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7、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课时内容计划共 9 课时 第1 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授课时间2013-8-27备课人令扶国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2、 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

6、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教学用具准备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教学方法启法引导板书设计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一、情境引入二、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三、画一画、说一说:训练你的表达能力四、引导归纳五、小结及作业步骤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情境引入二、生活观察三、 画一画、说一说:训练你的表达能力四、导归纳内容:五、 小结及作业内容 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

7、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活动1:教师依次展示上海浦东建筑物图片、三峡截流石图片和金字塔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出所熟悉的几何体。 活动2: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P3的问题串:活动1: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4个学生上黑板),并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活动2:说一说: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描述的几何体类似?活动3:讨论:(1)长方体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进行命名、分类规范。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特征柱棱柱圆柱锥棱锥圆锥*(台)棱台圆台球球

8、1.小结谈谈你在初中的一节数学课上收获。2.作业第2 课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授课时间2011-8-25备课人令扶国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赛分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9、)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五、随堂练习,巩固质疑六、师生交流,归纳小结步骤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二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三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四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五五、随堂练习,巩固质疑六、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点明课题,并让学生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1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

10、每个顶点有几条边?2在学生完成上面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点、线、面、体实例;3动画演示“流星划过天空”、“汽车挡风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以及圆锥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过程,要求学生思考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丰富对点线面体的直观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交流活动进一步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1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阅读书上7-8页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困惑、收获和体会.布置作业:课本P9习题1、2、3、4。第3 课1.2展开与折叠(1)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授课时间2

11、013-8-26备课人令扶国教学目标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难点: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几何体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1.2展开与折叠(1

12、)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认识棱柱三、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步骤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性二、动手操作、认识棱柱三、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吗?都会做些什么样的折纸?教师借此引出本节课题展开与拆叠并在黑板上板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以下四个平面图形 请学生从围成这个棱柱的各个面(底面、侧面)以及棱的角度看看棱柱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棱柱的特征。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表。棱 柱顶 点棱 数面 数三棱柱695四棱柱8126五棱柱10157

13、六棱柱12188在学生经历了折叠棱柱的过程后,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折成棱柱,使学生经历平面图到立体图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概念,是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更高要求。把你的感受与收获写到你的数学日记中,作业习题2。另外设计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做出一个正方体,准备下节课使用。第4 课1.2展开与折叠(2)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8-29备课人令扶国教学课时1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2、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