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76982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自测题(高考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07广东)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2.(07广东)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 B. C. D. 3.(08江苏)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

2、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4.(08江苏)“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5.(08宁夏)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

3、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6.(08海南)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体现着

4、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7.(08北京)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有,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A B C D8.(09江苏)北京奥运会

5、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 B C D9.(09安徽)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 相传和一脉相承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10.(09海南)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

6、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 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A B. C. D. 11.(09浙江)“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12.(09福建)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

7、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 B. C. D.13.(09天津)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

8、D.14.(09山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 15.(09海南)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特殊的音乐形

9、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A B. C. D. 16.(09海南)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A B. C. D. 17.(09福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

10、精神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 B. C. D.18。(10天津)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19(10广东)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

11、国地域文化的总和20(10江苏)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21(10江苏)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

12、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B. C. D. 22(11福建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23(11广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24(11海南)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