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76913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新医疗法手册.doc(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新医疗法手册第一章 脏腑经络的基本科科知识一、脏腑1心与小肠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它的功能对每个脏腑都有影响。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管全身的血液和循环;又能通“主神明”,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有病可以出现种种证候:“心阳不足”可见惊恐,健忘,自汗,心悸不安,精神散乱,舌质淡红,脉弱;“心阳偏亢”可见喜笑无常,狂躁不安,心烦不眠等精神症状;“心阴不足”可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睡眠多梦,心悸易惊,舌质淡红,脉细;“心火上炎”可见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短赤。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传递糟粕。小肠有病,虚证可见消化不良,腹泄,小便清长;实证可见小腹气痛,小便短赤,

2、排尿时尿道涩痛。2肝与胆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藏人身的血液,调节人身的血量;主管全身筋和关节的活动;又和人的情绪变化,眼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可见出现种种证候:“肝阴不足”可见月经稀少,指甲枯萎,皮肤粗糙,视力减退,夜盲内障,四肢搐搦,筋肉颤动,脉弦细;“肝阳上亢”可见头晕目眩,面赤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肝郁气滞”可见胸闷胁痛,上腹胀满,呕吐吞酸,大便稀,脉弦。肝与胆相表里。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与输出胆汁,又参与人身的精神活动。胆有病可见惊恐,胁痛,口苦,寒热等证候。3脾与胃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通过消化吸收,把食物中的精华,输布到全身;脾又“统血”,统摄全身的血液,不使离开血道而

3、到处妄行以至出血;脾又“主肌肉”,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脾有病可见出现种种证候:“脾阳虚”可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气短无力,四肢发凉,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有牙痕,脉虚缓;“脾虚湿盛”可见饮食无味,腹胀隐痛,体倦肢冷,或见浮肿,黄疸,尿少泄泻,舌苔白腻,脉沉滑;“脾阴虚”可见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干燥;“脾不统血”可见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出血,呕血,便血,衄血。脾与胃相表里。胃的功能主要是消化食物与脾共同完成后天给养的任务。中医认为脾属阴,恶湿,脾气以升为顺,所以治脾常用“升提”的方法;胃属阳,恶燥,胃气以降为顺,所以治胃常用“降逆”的方法。胃有病,热证可见口渴口臭,吞酸嘈杂,喜

4、冷饮,便秘;寒证可见食欲不振,胃隐隐作痛,吐清水,喜按,喜热饮,遇冷痛就加重。4肺与大肠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人通过肺的呼吸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肺潮百脉”,辅助心主宰全身的血液循环;“肺主皮毛”,和肌表的健康有关,肺健康,肌表就实,抵御就实,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肺气虚,肌表不实,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弱,就容易感冒。肺有病可以出现种种证候:“肺气虚”可见面色苍白,气促音低,干咳无力,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肺气实”可见气粗气急,喘息不能平卧,痰多胸满,舌苔厚腻,脉滑大;“肺阴虚”可见疲劳倦怠,潮热盗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肺热”可见咳嗽发烧,吐黄色脓痰或带血,呼吸困难,鼻煽喘促,有时可见

5、鼻衄,便秘,舌苔黄而脉数。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将小肠传来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大肠有病可见便秘,泄泻,拉脓血便,胀痛等证候。5肾与膀胱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管人体的发育、成长,衰老和生殖功能;肾又“生骨”,管脑、髓、骨髓、牙齿,毛发的发育;肾又“主二便”,管人身的泌尿功能;此外它还和听力有密切关系。肾有病可见虚弱无力,头晕耳鸣,腰酸腿痛,遗精失眠,手足潮热,饮多尿多,舌红苔少,脉细数;“肾阳虚”可见形瘦面黑,肢寒背冷,腰腿酸软,遗精早泄,尿频水肿,喘哮,泄泻,舌质淡,脉沉迟无力。肾与滂胱相表里。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藏与排泄尿液。膀胱有病可见遗尿,血尿,尿混浊,尿潴留,砂淋等证候。6心

6、包络与三焦心包络是心脏外卫器官,他保护心脏,使之免受外邪的侵袭。当急性传染病外邪侵入心包时,可出现高热谵语,神志昏迷,知强不语,吐血,衄血,舌绛,脉数等证候。心包与三焦相表里。三焦也叫“水府”,又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它具有通行水道,保持人身水液畅通的作用。三焦有病可见遗尿,小便不畅,尿闭水肿等证候。二、经络1督脉和任脉督脉和任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脉,都有专属的穴位。督脉统帅人身的阳经,循行在背中线。起于尾椎下的长强穴,沿背中线上行,绕头直达上齿龈,止于龈交穴。与任脉、足阳明胃经相交会。全经共28穴。主治:热病,神志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大肠、肛门疾病。任脉统帅人身的阴经,循行在腹中线,起于

7、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穴,过阴毛沿腹部,胸部路线上行直达下唇止于承浆穴。与督脉相交会。全经共24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疾病,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2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沿上肢内面桡侧下行,止于大指桡侧的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计11穴,左右共22穴。主治:胸、肺、咽喉疾病,神志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的商阳穴,沿上肢外面桡侧上行,经过肩、颈至面部对侧鼻旁的迎香穴止。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计21穴,左右共42穴。主治:头面、眼、鼻、口腔,喉部疾病,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疾病。3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起于眼睛

8、下方的承泣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分成两枝: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沿颈前,胸腹,下肢外侧前缘下行,止于胸肋部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接。计21穴,左右共42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疾病。4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起于腑下极泉穴,循上肢内面的尺侧下行,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计9穴,左右检18穴。主治:胸部疾病,神志病,心病,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疾病。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的少泽穴,沿上肢外面的尺侧,过颈至头部,止于耳前的听宫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接。计19穴,左右共3

9、8穴。主治:聋哑,头面、五官、咽喉疾病,热病,神志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疾病。5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沿头顶、脊柱两旁,下肢的后面,绕外踝,止于小趾外侧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计67穴,左右共134穴。主治:头面、五官、腰背部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消化系疾病,热病等。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的涌泉穴,沿下肢内面的后缘上行,至胸腹部靠近前正中线,止于胸部的俞府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接。计27穴,左右共54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疾病,胸部,腰部疾病。6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乳头外侧的天池穴,沿上肢内面的中央下行,止于中指端的中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

10、相交接。计9穴,左右共18穴。主治:心、胸疾病,神志病,胃病以及肘臂痛等。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外侧端的关冲穴,沿上肢外侧的中央,上至颈部,过耳后,达眉梢,止于丝竹空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交接。计23穴,左右共46穴。主治:聋哑,头面、五官疾病,热病,胸胁部疾病,以及肘臂痛等。7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起于外眼角瞳子蓼穴,经过头的两侧颞部,绕耳后,下颈至肩,行胸胁,腹部的侧面至臀,走下肢的外侧,止于四趾的窍阴穴。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计44穴,左右共88穴。主治:聋哑,头面、五官、胸胁、肝胆疾病。亦治瘫痪,腰腿痛,水肿。足厥阴肝经起于足拇趾端的大敦穴,沿小腿内侧后缘、大腿内侧正中,绕外阴部上

11、行,止于胁下期门穴。又与手太阴肺经相交接。计14穴,左右共28穴。主治:泌尿重型系疾病,肝胆疾病,以及热病等。综合十二经的表里、循行、分布可得知如下规律:1十二经的表里关系和脏腑完全一致。2 十二经的走行方向是:手的三个阴经由胸走手,手的三个阳经由手走头,足的三个阴经由足走胸,足的三个阳经由头走足。3 十二经的分布是:(1) 四肢:阴经都分布在肢体的内侧(上肢为屈侧),阳经都分布在外侧(上肢为伸侧)。排列次序是:内前走太阴(脾、肺)经,内中走厥阴(肝、心包)经,内后走少阴(肾、心)经,外后走太阳(膀胱、小肠)经。每条经在四肢末端都起于手指或足趾。大体上前、中、后三阴经分别分布于一、三、五指(趾

12、)。中、后三阳经分别分布于二、四、五指(趾)。但足三阴经在小腿以下的分布,则有例外的前后交叉;其太阴、厥阴均分布于(足)拇趾,少阴分布于小趾。(2) 头面躯干:手三阴经均循行到胸部,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到头部,足三阴经均循行到腹部及胸部。具体分布如下: 手三阴经:手太阴经上胸外侧。手厥阴心包经乳房旁,胁。手少阴心经腋。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肩前,颈,下齿,鼻旁。手少阳三焦经肩上,颈,耳后,眉梢。手太阳小肠经肩胛,颈,目下,耳前。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眼下,上齿,面周围,颈前,胸腹部。足少阳胆经眼外此,颞部,头顶,顶侧,胁腰侧面。足太阳膀胱经眼内此,头顶,项后,背腰部。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腹、

13、胸部。足厥阴肝经前阴部,胁。足少阴肾经腹、胸部。4十四经穴计361个,左右共670个。三、穴位穴位是体表与经络、脏腑相连通的点,是气血流注的地方。它是针灸或其他新医疗法施术的部位。人身上的穴位,大体可分为三类:属于十四经的穴位称为“经穴”;十四经以外的穴位叫作“奇穴”;部位不定,患病局部有压痛反应,用作治疗的地方,叫作“阿是穴”。第一节 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1五输穴十二经在肘、膝以下各有五个输穴,是十二经的重点穴,都是治疗疾病效果好、安全、易于施治的穴位。分别命名为井、荥(ying)、输、经、合,总称五输。这五个字的意义是象征气循经络运行象水一样流动,且由小到大,由浅到深。井为泉之初出,荥为

14、水成小流,输为水流灌注,经为水之长流,合为水流汇合(表11)。五输穴的治疗作用各有特点,一般井穴主治神志病,心下烦闷;荥穴主治发热病;输穴主治风湿痹痛;经穴主治喘咳,咽喉病;合穴主治胃肠等六腑病证。2俞募穴全身脏腑共有俞穴,募穴各十二个,分别位于背部和胸腹部,多与本脏腑相近。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穴位(表12)。表11十二经五输穴表井荥输经合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胆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膀胱经至阴通谷束谷昆仑委中表12脏腑俞募穴表相关脏腑肺心包心肝胆脾俞穴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募穴中府膻中巨阙期门日月章门相关脏腑胃三焦肾大肠小肠膀胱俞穴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募穴中脘石门京门天枢关元中极俞募穴的治疗作用各有特点,一般脏腑新发或活动期疾患多用俞穴,久治不愈或处于暂时稳定状态的疾患多用募穴。但俞募穴的差异是相对的,它们都有调整脏腑阴阳偏盛的作用,故在治疗慢性内脏疾患时,常俞募相配或交替应用。3. 原穴十二经各有五个原穴,故统称为十二原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