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756091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民课教学的情境设置作者:贾玮所谓情境设置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与情感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 具体说来,情境设置在公民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设置的直观性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遵循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时期。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必须得到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

2、录像,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物化为充满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训练了抽象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二、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内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可见,好奇心是人们固有的。但中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一旦这种瓜得以回报、满

3、足、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情境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这是由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决定的。 情境设置运用电化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表演的再现等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充分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情境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若忽视情感因素,公民课教学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激发学

4、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投入到公民课学习中来才有可能达到公民课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在情境之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富有激情的表演,音乐图画的情感渲染纳入创设的情境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而产主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又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师生情感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这一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

5、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出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 例如,在讲解尊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想象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去发掘学生心灵中对父母的美好情感;然后挑选出一位家长写给孩子的信加以朗诵,加强情绪渲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和交织成感人的情境氛围,冲击学生心理,激发起教学所预期的学生或爱、或恨、或喜、或怒的情感。 总之,情境设置使学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的气氛感染,使认识和情感过程统一在同一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认知、行为中的情感因素,可收到单纯讲授难以达到的效果。但只有经过巧妙构思的情境设置

6、才能起到这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公民课的情境设置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情绪渲染法。即通过教师或者是有准备的学生主动的言语,丰富而准确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学生。 二、情境展示法。即通过诸如投影、录像、音乐、小品、漫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适当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由于展示情境的手法立体、多变,展未的情境内容形象,直观,令学生感到新鲜、亲切。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种兴奋性越高,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就越持久,越真切,这就为想象、情感和思维提供了鲜明的感知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展示的多种手段

7、无需在一堂课中全部使用出来,而只能结合教材选择一两种运用,否则过多过滥的感官刺激会造成学生的大脑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削弱对情境的体验和思索。 三、角色扮演法。即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某种典型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角色扮演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公民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实践体验法。即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社会大情境使学生在社

8、会实践和自我体验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情境,只要教师精心地选择社会环境中积极的、光明的教育要素,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途径置身于社会情境之中,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激发积极的情感、获得相应的知识观念,培养的行为习惯,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而止矣。” 情境设置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诸如情境辨析法、知识迁移法等,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增强公民课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情境设置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境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境之中。 情境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情境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情境,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则情境设置就会失去其核心与灵魂而显得苍白无力,公民课也随之沦为活动课失去其实效性而缺乏教育意义。 实践表明,精心设置的情境通过寓理于情,引情入境能抓住形、进入境、激起情、揭示理使学生在乐中学、学而思、思后行,最终增强公民课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