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754904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有效情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有效情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设有效情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设有效情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设有效情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有效情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有效情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案 例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_观察物体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实验小学 罗显成(103)号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所起的作用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而学生学习兴趣来源于教师的激发和所学知识有效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这一情境引领下会把注意力和精力很快集中到所学知识中来,这样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效率,提高单位时间效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主题:创设有效情境,主动学习,动手操作、观察,获取知识,增强空间能力。 本节课教师选择与观察物体有关的语文诗词,有表情的进行朗读,创设这一有效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每一个过程,通过动手摆,观察,动

2、手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掌握知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细节: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例1和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明确,在任何位置观察物体,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物体位置的观察和表象的建立。教学难点:物体位置的观察和形状的建立。教具准备:学生每两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教师准备一个大纸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皮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3、:一、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题:上课铃声刚响,我迈着轻盈的脚步,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候后,我对全班学生说道:“这节课,我给同学们上一节语文课,好不好?”我听到的不是齐声说“好!”看到的也不是激动和兴奋,而是惊奇、诧异和怀疑的表情。一个学生说道:“老师,这一节不是数学课吗,怎么要上语文?”又一个学生说道:“老师,你教数学,还会教语文吗?”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的吟起了宋朝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着我最后一句吟完,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一个个兴奋不已。一个学生说道:“老师,没想到

4、你朗读的这么好!”很多学生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一看刚才惊奇、质疑的表情没有了,赶紧说道:“现在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学生声音响亮的答道:“愿意!”好!下面请同学们先和老师一起有表情的朗读一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引导同学们有表情的朗读后问道:“谁知道这首诗的大体意思?”一个同学答道:“这是宋朝大诗人苏轼游庐山后的观后感,描写了庐山美丽的景色。”我赶紧表扬说:“不错!你基本上概括出了这首诗的意思。下面老师简单的把这首诗给同学们分析一下,如果老师分析的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下去后可以查一查相关资料和网上搜集一下。”我给同学们分析道:“这

5、首诗是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

6、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我给同学们分析完后,问道:“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一个学生答道:“观察任何事物,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位置,某一个面上,不然你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你回答的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好不好?”我边说边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面。学生高兴的答道:“好!”二、 动手操作,观察探究: 1、我要求学生先拿出自己准备的纸箱。2、我讲观察要求(两人一小组,观察时视线要与观察物体的面保持水平与垂直)。3、每观察一次,把自己观察到的若干个面和形状在大脑中想一想,说给同位听,然后把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下来。4、两人转换方向和观察角度,再观察,

7、再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三、汇报交流,总结评价:1、我找一个小组的两个同学汇报观察的结果:(1)、我问甲生:“第一次你看到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甲生答:“我看到一个面,是长方形。”(我在黑板上板书:一个面)(2)、我又问乙生:“第一次你看到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乙生答:“我看到两个面,是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我接着板书:两个面)(3)、我问甲:“第二次你看到几个面,各又是什么形状?”甲答:“我看到了三个面,两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我板书 :三个面)2、我面向全班提问:“同样一个长方体纸箱,放在那里没动,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看到两个面?”一生抢着举手回答道:“因为观

8、察的角度和方向不同,所以同一小组的两个同学,看到的面的多少和形状也不相同。”(我随即板书:观察角度和方向不同)(听完他的回答,我会心的笑了,同学们也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位不善言答的学生,我知道这一节课他在用功了。)3、我接着问道:“一个物体最少可以看到几个面?最多可以看到 几个面?”(看到同学们纷纷举起了一双双可爱的小手,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班上学习较差且没有举手的一位女生。)她颤颤惊惊地站起来答道:“最少一个面,最多三个面 。”(我带头为她鼓起了掌声,同学们也随之响起了热烈 的掌声。)(在同学们鼓掌的同时,我在前面板书的“一个面”的前面添上“最少”二字,在“三个面”的前面添上“最多”两

9、个字,这样,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掌握了,板书也层层递进完成了,难点也突破了!)观察物体 角度 最少(一个面)观察 不同 两个面 方向 最多(三个面)4、阶段评价: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高兴的样子,赶紧说道:“这节课到目前为止,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很积极,只要我们坚持这样,每一个同学都会是最棒的,最优秀的!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学生高兴答道:“好!”四、猜测验证一个长方体纸箱,四个同学分别垂直、水平对着每一个面。1、 猜一猜,谁和谁观察到的面的形状是一样的?2、 游戏验证:四人一小组分别坐在纸箱的四个面前,把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下来,然后交给你认为和你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相同的同学手里。3、

10、 汇报游戏验证结果:前后 、左右,与猜测结果相同。五、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甲生说:“一个物体,当你的观察视线与物体水平垂直时,你只能看到一个面,无论你怎样转换角度,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不可能看到所有的面。”我赞许的点头说道:“这节课你学的很不错,希望保持下去!”乙生说:“观察景物,观察物体是这样,只要你换个角度,看到的就不一样。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也是这样,如两个同学要动手打架,赶快换个角度去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吗?如果他这样对我,我会怎样?这样两个人就不会打起来了!”我听到这位同学说这么好,随即说道:“是啊,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地一样,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要你换个角度去考虑,想

11、一想,也许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同学之间也不会闹矛盾了!”(随着话音刚落,下课铃声也响了,这节课在欢乐中结束了。)五、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 1、创设情境,有效导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给学生上一节语文课,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惊喜,又是惊异。学生半信半疑,学生的大脑已

12、进入思维状态,这也应了“学来源于思,思来源于虑。”教师这一有效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和集中了过来。2、评价及时恰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本节课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或者简单的语言激励,或一个微笑,或带头鼓掌,语言之简练,动作之简单,可效果明显有效。在评价时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找回了自信,明白了道理。 3、教学思路清新,环节流畅,知识点联系紧密:本节课由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上一节语文课,

13、把学生带入半信半疑的状态,同时也把 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由教师的有感情 的朗读和热情简单的讲解,提出读后之感受,由学生的回答,巧妙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效的提问和解答,游戏的猜测与验证,既调配了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又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科学合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从课题的呈现上体现了自然与巧妙,达到水到渠成;从知识点的展现上体现了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板书的目标上达到了突出知识点,突破重点,攻破难点的目的。5、 整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整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从宋诗题西林壁的朗读讲解到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及汇报

14、交流,猜测与验证,都体现了以学生为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初步形成表象,然后再在大脑中想一想,巩固观察到的物体表面图像,同位相互说一说,画一画,交流汇报,猜一猜,游戏验证,每一步,每一环节,都让全班同学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同时注重了因材施教,把不同难度的问题交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享,让每一个学生亲临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快乐,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丰收!教学是一门艺术,做为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例如教师低估了有些学生的超前阅读能力,在简单讲解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不讲,让知道的同学谈谈对后两句的理解,或者举一举与生活中相同的例子,也许这样学生对后面的知识的学习更能理解,下去后收集学习诗词的兴趣、欲望更强!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