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75380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迁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按照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江苏建设总体部署,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全市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将护理事业发展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局,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为重点,完善护理管理机制,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全市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护士队伍进

2、一步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17776人人,比2015年增长34%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11提高到3.56 ;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由1:1.11增至1:1.18;三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三级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由2015年的1:0.57增至1:0.62,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由2015年的1:0.42增至1:0.45。二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二级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由2015年的1:0.61增至1:0.67,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由2015年的1:0.42增至1:0.43;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总数为8528人,比“十二五”增长 27.4%。

3、全市护士学历层次不断提升,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比由29.8% 增至36.8 %,其中大学专科占比为63% ,大学本科占比为36.8% ,硕士及以上占比为0. 2% 。2.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各县区均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实现护理质控全覆盖,对市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护理队伍群体质量意识提升和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发挥关键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市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率为100%,二级医院开展率为98.5%。三级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率为100% ,二级为97.2% ,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基层护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率均达90%以上。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7项护理

4、质量指标监测,动态监控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3.专科护理水平持续提升。专科护士培养日益规范,加大对危重症、急诊急救、糖尿病、伤口造口失禁、骨科、静脉输液治疗、母婴7类专业护士的培养力度,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护士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至2020年底已建立3个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共培养市级专科护士380名,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计有21家开设了41个专科护理门诊,涉及11项专科护理类目,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4.护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内涵进一步丰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取得新成效,2020年我市2家医院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平台,开启了我

5、市专科护理服务新模式,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通过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护联体”,将优质护理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37家二级以上医院与11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护联体”,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带动作用,护理服务内涵进一步丰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5.中医护理内涵不断深化。全市中医医院切实落实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健全护理人员中医药岗前培训与规范化培训制度,大力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全市先后开展26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护理内涵建设逐步

6、深入。尽管我市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护理事业发展也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护士总量增长与医疗机构扩增规模不相匹配,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尚未达标,护士队伍需要进一步壮大。二是随着医学快速发展趋势,护理岗位设置需要进一步细化,护士队伍整体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护理服务模式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增加服务供给。四是护理学术水平与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护理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二)机遇与挑战1.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为“十四五”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按照习近平总

7、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总部署,“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将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护理服务。2.医防融合对“十四五”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建设平急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快推进。护理队伍是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必须着力提升护理队伍防控救治能力。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十四五”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做好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一项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要持续加强老年、医疗护

8、理人员培养力度,聚力发展多样化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满足失能、失智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缓解老龄化社会的照护压力。4.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为“十四五”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新使命。“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成为新的历史任务。针对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将护理优质资源延伸基层社区,实现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

9、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持续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稳步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深入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护理健康产业,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进一步推动全市护理事业向更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1.生命至上,服务大局。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护理服务。2.提升能力,高质发展。

10、强化护士队伍建设,不断增加护士队伍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注重护士能力培养,实施科学岗位管理,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3.规范管理,保障安全。贯彻落实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护理核心制度,依法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患者安全。4.创新模式,增加供给。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深入推进实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延伸护理等新型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护理事业达到以下目标:护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支数量、能力、素质、结构、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能够努力适应全

11、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职称晋升实施科学管理,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护理岗位管理进一步科学合理,护士职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持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基层优质护理覆盖面。建立健全县级护理质控中心,完善质控网络。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着力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护

12、理”丰富护理服务内涵。积极发展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努力适应群众健康需求。“护联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建立基层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使基层护士数量和能力与基层医疗机构规模与服务功能相适应。进一步强化“护联体”建设,充分发挥上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护理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护理学科定位进一步明确,基本建立护理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专科发展体系、护理科研体系,培养一批护理学科带头人,创建一批市级护理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学科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挥。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人员辩证施护的能力,促进中西医协

13、同诊疗,彰显中医特色和优势。“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2020年2025年性 质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3.564.5预期性2.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1:1.181:1.2预期性3.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1:0.621: 0.451: 0.851: 0.65约束性4.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1: 0.671: 0.431: 0.751: 0.55约束性5.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工作的护

14、士数852810000预期性6.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参加培训比例(%)100100预期性7.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比例(%)9090预期性8.老年护理专业、儿科护理专业、传染病护理专业、急诊急救专业、重症监护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9090预期性9.专科护士培养人数380800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士整体素质1.增加护士队伍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重点针对老年、康复、急危重症、母婴、传染病、精神卫生等专科护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合理增加护士配比,将床护比指标纳入医疗机构评价及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评审,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的

15、护士数量,兼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紧急需求的人力储备,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力争达到95% 。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护理、疾病预防、康复促进、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2.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强化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及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加强骨干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等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培训,鼓励在职护士提升学历层次、职称等级。坚持“以用为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实施对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扩大专科护士培养的规模、范围以及培训基地,以提升专科护理能力为突破口,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技能训练、临床案例分析、护理查房等形式,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3.加强基层护理人员培训,提升基层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护士队伍建设,以解决基层患者实际健康问题为导向,针对基层护理服务职能和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大纲和能力评价标准,加强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力。依靠“护联体”,引导二三级医疗机构为基层护士开展专项培训,对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管理、护患沟通、慢性病管理、健康促进、老年护理、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综合护理能力。4.加快医疗护理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